刘新成:牢记初心使命 办好《民主》杂志
8月30日下午,《民主》杂志创刊3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在认真总结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取得的宝贵经验,夯实新时代多党合作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之时,民进中央创办的《民主》杂志也迎来创刊30周年。
《民主》杂志是民进中央的机关刊物,这本刊物的历史和民进的历史密不可分。她的前身是民进老一辈创办于1945年的《民主》周刊。可以说,1945年与1989年两代《民主》,促成和促进了民进的成立与发展,包括民进创始人在内的历届民进中央领导人,都对这本刊物高度重视。
民进是唯一一个将出版列入主界别的民主党派,民进老一辈中有很多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上闻名的出版家与文化人。1945年,当中国面临两条道路、两个前途的抉择之时,《民主》周刊将一批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追求民主、反对独裁的,包括一大批进步报人、出版人在内的文化界知名人士凝聚在一起,促成了民进的成立。民进的创始人马叙伦、周建人、许广平等,或直接担任过《民主》周刊的编委,或为《民主》周刊积极奔走、撰写稿件;包括郑振铎、徐伯昕、柯灵、唐弢等在内的出版家,都曾参与《民主》周刊的创办。民进成立后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宣言《中国民主促进会对于时局的宣言》,便是在《民主》周刊首先发表的。
1989年,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鼓励与支持下,民进中央在继承《民主》周刊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办《民主》杂志,并逐渐明确“立足民进,面向社会,服务统战”的办刊宗旨。时任民进中央主席雷洁琼,名誉主席冰心、赵朴初,副主席楚庄、叶至善、冯骥才等都对这本刊物寄予厚望。为表示对这本刊物的重视,《民主》杂志社社长从创刊伊始就由民进中央分管宣传思想工作的副主席兼任。
30年来,历届民进领导人都对《民主》杂志倾注心血、关怀备至。翻开每期《民主》,都能看到民进中央领导同志的文章,杂志工作情况也作为全会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写入每年民进中央全会的工作报告。民进坚持举全会之力办好这本刊物,在全会各级组织中建立起杂志工作网络,从省级组织到大部分基层支部,都有对口联系杂志的同志。民进十二大以来,以蔡达峰同志为主席的新一届民进中央领导班子对《民主》杂志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将杂志作为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学习资料,并向一定范围的地方组织和主题教育活动联系点组织予以赠阅。
30年来,作为民进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民主》杂志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绩。她积极报道民进中央的重要决定、重大活动,记录民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中,所走过的道路与积累的经验;她深入地方和基层,广泛联系会员,见证民进各级组织及广大会员在各项工作中所作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在宣传民进人、报道民进事、传播民进情的同时,积极宣传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努力推动多党合作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30年来,作为一本综合性、时政类期刊,《民主》杂志始终坚持“开门办刊”的原则,紧跟时代脉搏,勇于担当作为,积极抒写民进教育情怀、致力优秀文化传播、助力新闻出版事业繁荣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不仅凝聚了一批优秀会员,而且在立足界别特色的基础上联系了一批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刊发了一批富有建设性、实效性、前沿性与可读性的文章,为民进事业和多党合作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民主》杂志服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报道民进在促进教育发展、助力文化强国、聚焦经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参政议政的丰硕成果,刊发民进在脱贫攻坚、法治中国建设、从严治党和政府治理能力等方面民主监督的真知灼见,记录民进积极参与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重大方针政策等方面政治协商的过程,展示民进聚力脱贫攻坚、提升品牌项目社会影响、发挥社会服务平台作用等方面取得的实际成效,成为民进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展现履职成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