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一部厚重的书,让我越读越感动。
我二十一岁师范毕业,在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二十年里,曾阅读过叶圣陶先生有关教育教学论述,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还获得过一点儿成绩。2000年调任甪直镇文化站工作后,我仍然沿着叶圣陶先生的足迹前行,收获颇丰。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就永远沿着叶圣陶先生的足迹前行。
幸运的是,我在四十多年的文化教育工作中,有缘与叶圣陶先生的儿女、孙辈们相识,并密切交往至今。我不仅阅读到了叶圣陶作品的有字之书,在与叶圣陶家人的交往中,还阅读到了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中的无字之书。
叶圣陶先生规范以绳己,宽容以待人。他治学严谨,对事业和家庭都殚精竭虑、认真负责。他不断追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与中国共产党人肝胆相照、心心相印,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以及新中国中小学教材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准确把握家庭中的多重角色,为子尽孝,为夫爱妻,为父重教,融家庭情感和爱国情怀为一体,滋润着家庭中每个人的心灵。
2016年底,我与叶圣陶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孙子叶永和共同发起成立“甪直镇叶圣陶研究中心”,立志退而不休,学而不厌,甘做叶圣陶思想精神的实践者、传播者。
古人强调做学问要“知人论世”, 鲁迅先生也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的确,叶圣陶先生的思想精神散见于他的各类作品中,反映在他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通过阅读叶圣陶先生的“全篇”,同时最大可能了解叶圣陶先生的“全人”,从而全面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尤其是做人处世之道、爱家爱国之情,深切感悟到叶圣陶的道德文章高山仰止,家国情怀深邃真挚。
甪直镇叶圣陶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得到了甪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把当年“五高”校长沈柏寒部分老屋,修缮后交由研究中心无偿使用。民进中央也给予极大的重视和支持,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亲笔为叶圣陶研究中心题名;时任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多次莅临指导。2024年5月,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在给叶圣陶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孙子叶永和的回信中也强调:“苏州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叶圣陶教育思想在苏州的创新实践,为叶圣陶研究中心和纪念馆的发展壮大提供必要的帮助,让先生的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多年来,我十分珍惜并充分利用甪直镇叶圣陶研究中心这一独特的阵地资源,每年都要举办四五十场次弘扬叶圣陶思想精神的文化活动,有文化讲座,也有文旅研学,还有阅读指导等。有请进来,也有走出去,努力使我的感动辐射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中去,让更多的人像叶圣陶先生那样做人处世爱家爱国。2024年恰逢叶圣陶先生诞辰130周年,我开讲的叶圣陶思想精神文化讲座近八十场次,感动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界朋友。
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诞辰130周年,由吴中区政协、吴中区纪委监委和甪直镇党委、政府精心策划打造“叶圣陶家风展”。我就将自己多年的阅读成果转化为展陈方案,按“规范以绳己”“家之本在身”“有国才有家”三大部分呈现。在叶圣陶孙辈们的大力支持下,叶圣陶家风展已于2024年10月开幕,正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多种媒体为参观者展示着叶圣陶先生在为人处世、家庭教育、家风传承等方面的智慧与情怀,激励着大家见贤思齐。
如今,叶圣陶研究中心先后被评为“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配送优秀供给单位”“苏州市江南公共文化特色空间”“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成绩属于过去。我将慎终如始,继续深入阅读叶圣陶先生的道德文章,弘扬叶圣陶思想精神和家国情怀,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不断发挥公共文化空间的育人功能,为推进全民阅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