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沉甸甸的精神财富
——《叶圣陶教育箴言》前言

作者:朱永新

  有时候,缘分是一条道路,让人不知不觉间寻幽探胜,发现别样的风景。我这一生与叶圣陶先生的缘分,就是这样。

  在苏州时,我家北窗外,就是草桥小学。相距不过百米,就是苏州一中。这些叶老曾经工作与生活过的地方,虽然旧房已被更迭为新楼,但每一次凭窗凝望,叶老的面容就在我脑海中浮现,似乎他与我近在咫尺,仍在那校园里教书。到北京后,我服务的民进中央大楼的大厅中央就矗立着叶老的塑像,曾担任民进中央主席的叶老为民进留下的,是一笔沉甸甸的精神财富。我主持的新教育实验,许多思想更是来源于叶老的教育智慧,后来我开始为广大父母们撰写“新父母晨诵”系列短文,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围绕着叶老的著作进行解读。所以,当吴法源兄约我编辑一本《叶圣陶教育箴言》时,我非常愉快地应承了。我们正在逐渐步入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思想的传播也随之朝着简短精悍的方向发展。对读者来说,通过阅读箴言的方式,能用最少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全面了解叶老的教育思想重新选编,也是一次温故知新的过程。

  作为教育家的叶圣陶先生,在教育上虽然没有大部头的著作,不追求理论体系的构建,但他提出的一些思想和观点,如“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习惯”、“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等,以及他对怎样做教师的论述、对语文教育的思考,紧贴教育教学实践,平实而深刻,是中国教育思想的宝贵财富。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人发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叹。的确,琐屑忙碌的生活会逐渐磨灭心灵最初的敏锐。此时,智者之言就是拂去尘埃,让人得到“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恍然大悟。

  这本《叶圣陶教育箴言》,是从先生25卷文集中选编的,主要玄子第11卷至16卷关于教育和语文教学的两大内容。囿于眼光和水平,难免会有遗珠之憾。祈望读者诸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