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是最灵妙的世界
——读叶圣陶关于儿童教育的笔记

作者:朱永新

  

  作为儿童文学作家和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是最懂得孩子的。读叶圣陶的著作,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儿童世界,理解儿童,发现儿童,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童心是最灵妙的世界

    儿童的心里似乎无不是纯任直觉的,他们视一切都含有生命,所以常常与椅子谈话,与草木微笑。这就是文艺家的宇宙观。儿童若能将他们的直觉抒写出来,一定是无上的美。曾听有人说过,文艺家有个未开拓的世界而又是最灵妙的世界,就是童心。儿童不能自为抒写,文艺家观察其内在的生命而表现之;或者文艺家自己永葆其赤子之心,都可以开拓这个最灵妙的世界。

  童心最美,童心最真。美在真中,真彰显美。

  儿童的世界有多么深邃,多么玄妙,我们还从未真的看个究竟。但儿童的创造性,儿童的想象力,儿童与宇宙一体的感觉,儿童那些充满张力的话语,的确经常让我们瞠目结舌,感叹不已。我们并没有真正发现这个巨大宝藏的价值。

  亲爱的父母们,让我们把孩子视为自己的老师吧!倾听他们的声音,观察他们的世界,记录他们的生活。这样去做,即使我们可能无法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但至少我们会由此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发现这个纯洁而伟大的世界。我们会真正回到童年,重新拥有童心。


  二、倾听儿童的心声

    之一:你们真的爱我吗“你这么拍我,呜我,在你以为是爱我;如其不往深处想,我也可以承认你是爱我。但是,你终究是我的仇敌!”……“你们试想,你们所谓爱我们的,有多少意义?不如确切一点说,这是你们自己的游戏和消遣。先问你们:你们曾为我们的身体着想而寻求过适宜的保育方法么?你们曾为我们的智慧着想而给与过有价值的玩具么?你们曾为我们特设过一种好的环境么?你们曾为我们讲说过一些好的话语么?你们曾针对我们的需要而付与过么?你们曾觉察我们的危害而预防过么?总之一句话,你们曾真个为我们尽过一点心么?”

  这选自叶圣陶先生颇具感情的一篇散文。当时他的女儿出生了,晚上看着妻子因为女儿的哭泣而无法入眠,自己也思绪万千,仿佛看到了女儿代表着人间无数的子女和学童在啼哭,在诉说。“她没有开口之前,举起小拳头向我作打击的姿势,眼睛张得很大,射出愤怒的光芒。语声从小嘴里发出,很有威严,使我凛然”。是的,如果细细想想,我们是真的爱我们的孩子吗?我们真的是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吗?我们真的是尽力为孩子的身心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方法吗?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成人,父母,也是自我中心的。我们不过是打着爱的旗号,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真正地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所以,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关注孩子的真正需要,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才是真正的爱。

  之二:我们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不管是什么食品,你们高兴的时候,便是粘韧难以消化的,也同喂猫狗一般给我们吃了。我们所需要的营养料,你们反而不给,因为你们觉得没意思。不管是什么衣物,你们以为可以装饰你们的小玩偶的时候,便是笨重累赘的,也给我们穿了戴了。我们所需要的轻暖舒适的服饰,你们反而不给,因为你们不喜欢。你们中间穷苦的,给我们吃,有一顿没一顿,给我们穿,掩了下身掩不了上身。黑暗的积满灰尘的屋角里,我们被扔在那里蜷缩着。繁殖着臭虫蚤虱的草铺上,我们被扔在那里躺着。这就是你们的保育方法了。”


  “你们中间,有些人同牛马一般,肩背上担负着不可堪的工作,要我们帮一点忙,便将笨重的工具授予我们,叫我们软弱无力的小手拿着,也照样工作。有些人读惯了某些书本,看惯了某些画幅,要我们尝到同样的滋味,便将那些书本画幅授于我们,叫我们照样读着看着。你们喜欢赌博,当赢了钱非常乐意的时候,就给我们一副纸牌,叫我们照样玩去。……这些就是你们所给与的玩具了!”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这是我们许多父母经常无意识中会犯的错。我们认为好吃的东西,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硬塞给他们吃;我们认为好看的衣服,不管孩子舒服不舒服,硬让他们穿;我们认为有价值的图书,不管是否适合孩子的阅读能力,硬逼着他们阅看;甚至我们喜欢喝酒,也让孩子尝试喝几口;我们喜欢赌博,也让孩子玩牌。

  这些行为,其实都是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庸,作为自己的私财,作为圆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的工具。孩子本身,只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亲爱的父母,试着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看吧!孩子都是唯一的存在,他们只有成为自己,才能够贡献社会,也才能够真正实现父母的梦想。

  之三:你们对我们的欢叫和怒骂“你们又何尝同我们谈过话!你们坚信小玩偶不是你们谈话的对手,你们自有你们的高尚而有意义的思想,不是我们所能懂得的。你们中间操劳的,自己当机器还来不及,自然也不同我们谈话。只有你们快活的时候,才‘小宝贝’‘小心肝’地叫一阵;不爽快的时候,就‘讨厌的东西!’‘我要打了!’‘快给我滚开’地骂一回。这使我们不能想清楚一个念头,说完全一句话,因为想念头和说话都靠谈话做钥匙,而你们对我们只有欢叫和怒骂!”


 

  儿童也是独立的人,他有独立的人格,需要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儿童只是父母“欢叫和怒骂”的对象。做了让父母开心的事,无论正确与否,他们都会用欢叫表示肯定;做了让父母不开心的事,无论正确与否,他们都会用怒骂表示否定。快活的时候,心肝宝贝叫个不停;不爽的时候,讨厌混蛋骂个不休。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并没有真正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来对待。我们很少真正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很少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

  亲爱的父母们,学会把孩子作为朋友,学会与他们平等地交流对话吧,你会重新发现并再次拥有孩童世界的美丽!

  之四:你们真的在教育我们吗“感谢你们,特地标出极重大的题目,像煞有介事地,教育我们了。你们保存着古昔传下来的记忆,相信这些完全是好的,因为合着你们的脾胃;你们就将全部传授给我们,还希望我们也照样传授下去。我们曾否向你们索要这些,曾否感激你们的传授,你们却完全不问。你们自有你们的模型,我们是烂泥,要制造只供玩耍的泥人儿,将烂泥往模型里按就是了。这就是你们的教育!”

  在生活上,许多父母以自我为中心,在教育上,同样也是如此。

  我们经常按照自己的喜好,把自己认为是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却全然不管孩子需要不需要,适合不适合孩子。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教育,应该帮助每个孩子成为他自己。除了一些共同的基础性的内容外,适合这个孩子的,未必适合另外一个孩子。

  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不是消极接受教育的“烂泥”,可以任人捏塑,随心所欲地按照父母的意愿培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在教育上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这往往与我们不了解孩子,没有走进孩子独特的世界有关。

  亲爱的父母们,你的孩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精灵。请注意你的孩子的独特性,注意他的眼神,他的兴趣,他的心。


  之五:爱我们是你们的责任“我们是要不停地前进,向将来走去的。这将来虽然尚在前方,但我们可以预测,多一半是惨酷的遭遇。我们固然要奋发自己的能力,和那些惨酷的遭遇斗争。可是我们已经做了你们的玩物,你们的消遣品,我们已经被损害了。斗争的结果怎么样,正难说呢!”

  ……

  “我们不曾请求你们做父母做教师呵!你们既然不自谦地做了,爱我们就是你们的责任。……我们不愿有虚幻的奢侈的希望——希求你们的爱,只欲抗拒你们将我们作游戏和消遣,就是你们自以为爱我们的那一套。”

  叶圣陶借孩子的口,控诉当时的家庭教育。他认为,如果这样下去,孩子们的身体将“脆弱而多病”,情感将“淡漠而无所属”,思想将“拘束而不得自由”。这一切的病因,其实还是父母并没有真正的爱孩子。

  也许很多父母会觉得冤枉。他们说,我们够爱孩子了,我们把最好的吃的、穿的、玩的,都给了孩子,难道我们还不够爱吗?

  物质的给予,的确是一种爱。可如果只是这样,我们的爱,与其他动物的爱就没有本质的不同。鲁迅先生曾经说,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

  因此,真正的爱,应该是理性的,智慧的,应该是从孩子出发而不是从自己出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爱,是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更是一种神圣的责任。


  三、珍惜孩子的可能性

    一朵花,一棵草,它那发荣滋长的可能性,在一粒种子的时候早已具备了。但是有些种子竟不能发芽,便发了芽,竟有苗而不秀、华而不实的。称职的种植家栽培植物,虽不能增加植物的可能性,却能渐渐改良那不良的遗传性和环境。不称职的种植家非但不能改良遗传性和环境,反而阻遏可能性,那么植物就糟了。如今把植物比做小学生,小学教师便是个种植家。栽培小学生有效没有效,只有他负责任。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这是新教育人对于教育的基本信念。

  但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种子是不能够发芽的,有些种子即使发了芽,也会有“苗而不秀,华而不实”的。其中,种植家起着关键的作用。

  每一粒种子都蕴藏着极大的可能性。如果把种子比作孩子,把种植家比作教师,那么,教育的作用,不是增加种子或者植物的可能性,而是尽最大的努力发挥这种可能性。

  教师是如此,父母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各种可能性。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善于发现孩子的各种潜能、兴趣、特长,然后给予最大程度的帮助与支持,帮助孩子把自己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四、培养孩子的人生观

    原来人之所以可贵,并不在他既已为人,乃在他将进而为更高尚的人。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能参加整个人类的进化历程,便算是个有价值的人。

  那么真实明确的人生观,当然是每个人必需具有的了。这真实明确的人生观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认识到的;但是又不能东寻西找,耗费了许多光阴,直到了下半世才认识到。必须在幼年的时候就能认定方向,纵然没有什么“人生观”的名词在脑际,却走一步进一步,自然而然不走到岔道上去,才能越进越真切,不白做了一世的人。这幼年的时候,不就是做小学生的时候吗?

  替小学生定个方向,使他们对准了方向,充分发挥他们的可能性,不就是小学教育的力量么?所以我们可以说: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

  教育的使命是什么?叶圣陶认为最关键的就是两件事,一是培养孩子的人生观,二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看起来是一虚一实,其实虚中有实,人生观在一定程度上比好习惯更基础,更关键。

  人生观,看起来有点虚,但是恰恰是它决定着我们人生的方向。让孩子知道,人为什么而活着?人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怎样处理人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怎样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这些问题,不是赤裸裸地提交到孩子的面前,不是简单地把答案交给孩子,而是应该通过生活中的许多故事,通过与孩子一起读书,悄无声息地让孩子知道。

  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是否具备自觉的人生观,会让孩子拥有不一样的人生。而且,在小学阶段,就应该为孩子的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儿童的天性注重事实

    儿童的天性本是注重事实的,欢喜自己去做的,凡是合乎他们天性的,他们就愿意知道它,学会它;与他们的天性不相侔合的,他们就不想知道,不高兴学。学校教育定出各种科目叫学生学习,只为帮助他们确定切合人生的人生观,那么应当就他们耳闻目见的种种事物,把研究的方法,推理的途径,一一给予指导。为教授的便利起见,把种种事物分析开来,便有了关于身体、关于修养、关于知识的种种科目,许多科目统贯起来只是一条线索,就是帮助他们确定切合人生的人生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觉得样样是事实,样样有趣,样样做得到,他们便分外勤奋。这时候他们觉得很有用得着书籍的地方,他们便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认为,小学教育的价值,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而要形成小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首先需要小学教师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如果小学教师缺少修养功夫,“教育事业的根本就得了病”。如果小学教师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他们也就不会明白学生“现在的性情和将来的希望”。

  教师如此,父母亦然。

  怎样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呢?读书是一条重要的路径。但如果死读书读死书,也没有意义,只是“费了许多精神,占了许多时间”。一个人在幼年时的精神和时间都是十分宝贵的,无端被用在“死读书”上,就如同被抛进汪洋大海里一样。所以,正确的方法,是尊重儿童的天性,注重用事实说话。如果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觉得样样是事实,样样做得到,样样有趣味,就会学的勤奋学得扎实。


  六、让孩子勇往无畏

    小孩有勇往无畏的气概,对于一切无所惧怯,这应该善为爱惜,善为发展,才可以使他们成为超过父母的人。要使屡次使他们恐怖,给他们恐怖的暗示,岂不是引导他们取向怯弱么?果真要养成他们良好的习惯,最重要的是顺应他们的心情,在起居饮食嬉游说笑各方面造成良好的环境,使他们潜移默化。即使发现有什么不好的萌芽,也该用替代的方法使它转变为良好的萌芽。最不该的是采取消极的办法加以阻止。

  勇敢、无所畏惧,是一种优秀品质。这样的儿童往往阳光、自信、快乐、健康。

  叶圣陶认为,儿童从本性上讲就是无所畏惧、勇于担当的。“初生牛犊不怕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恐惧、害怕,反倒是后天习得。如果父母成人经常用故事与言行去吓唬孩子,这样的教育最终就会让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恐惧。

  亲爱的父母们,请不要用那些妖魔来简单地恐吓孩子,不要借神怪来粗暴地教训孩子。恐惧,只会培养出一颗退缩、怯弱的心灵。

  七、保护儿童的想象力

    星儿凝眸,可以做母亲的项饰;月儿微笑,可以做玩耍的圆球;清风歌唱,娱人心魂;好花轻舞,招人作伴:这些都是想象,儿童所乐闻的。世界之广大,人类之渺小,赖有想象得以勇往而无惧怯。儿童在幼年就陶醉于想象的世界,一事一物,都认为有内在的生命,与自己有紧密的关联,这就是一种宇宙观,对他们的将来大有益处。

  儿童的世界是充满想象甚至幻想的。那是一个斑斓的世界,物我两忘,一切皆有可能。这种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

  想象力是天然地植根于儿童的内心的。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关注它,呵护它,它就能够慢慢地长大,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创造的主体。相反,如果我们漠视它,摧残它,它就会慢慢地枯萎、凋谢,孩子也随之渐渐对世界失去兴趣,对创造失去兴趣。

  亲爱的父母们,你的孩子,可能就是爱迪生,可能就是毕加索,可能就是莫言。不要轻易地嘲笑他们的梦想,扼杀他们的想象,粉碎他们的“杰作”。要学会为他们喝彩,哪怕是为了一些从成人眼里看起来只觉得愚蠢可笑的行为。


  八、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学步导幼儿,人人有经验;或则扶其肩,或则携其腕;

  惟令自举足,不虞颠仆患。既而去扶携,犹恐足未健。

  则复翼护之,不离其身畔。继之更有进,步步能稳践,

  翼护亦无须,独行颇利便。他日行千里,始基于焉奠。

  似此寻常事,为教倘可鉴;所贵乎教者,自力之锻炼。

  诱导与启发,讲义并示范,其道固多端,终的乃一贯;

  譬引儿学步,独行所切盼。独行将若何?诸般咸自办;

  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

  学者臻此境,固非于一且,而在导之者,胸中存成算,;

  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当其放手时,此才必精干,

  服务为人民,于国多贡献。扶翼获致是,宁非大欢忭?

  这是叶圣陶先生在1977年为复刊的《人民教育》杂志写的一篇诗词。他以小孩学习走路为例,说明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的意义。

  他说,在引导孩子学习走路的时候,有的是扶着他的肩膀,有的是拉着他的手腕,只希望孩子自己抬脚移步,并不忧虑他走不稳而跌倒。但不久以后就放手,不再搀扶,还恐怕他的足力不强健,就再从旁边保护着他,不离他的左右。过些时更有新的进展,一步一步都能稳稳地走,从旁保护也就不再需要了。当孩子独自行走比较顺利方便时,也自然为未来远行千里之外,奠定了基础。

  教育也是如此。教育最重要最可贵的地方,就是要发挥孩子自己的力量,独立地处理他面对的事务问题,自己去解决疑难问题,自己去分辨是非,自己去奋斗抗争,自己去探索各种高深的问题。

  教师和父母的责任,就如同帮助他们学会走路一样,扶持是为了放手,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当孩子真正展翅高飞的时候,也是教师和父母最快乐的时候。


  九、忠诚地叫声“小朋友”

    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愿意作他们的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长成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作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

  这是叶圣陶先生在1941年写的文字。虽然是从教师的角度谈如何与孩子交朋友的事情,其实,对于父母们来说,也是同样值得认真研读的文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何尝不需要与孩子们交朋友呢?

  无论你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是聪明还是笨拙,是干净还是肮脏,你都应该接纳他,欢喜他。既然是朋友,就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既然是朋友,就要患难相济,互帮互学,彼此忠诚。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值得我们用整个生命去爱他,呵护他。甚至,每位父母只有努力使自己好好成长,才能够有资格成为孩子的朋友。

(作者:朱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