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在我国现代文化史、学术史、教育史和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思想、实践和业绩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贡献,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为当代学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滋养。笔者截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这一时段有关研究成果,对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拓展叶圣陶研究的时空维度,作一概要回顾和前瞻。
一、总体研究状况
近一年来,叶圣陶研究始终保持不减的热度,也有可喜的收获。其总体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新史料的不断发现。根据商金林先生撰著的《叶圣陶年谱长编》,“五四”之前叶圣陶的小说创作多用文言写就,这些文言小说至少有26篇,其中有7篇(《暮钟断韵》《佛胤记》《浮沉》《无告孤雏》《戕性》《反求诸己》《淞垒记》)文本不存。鲁毅《新发现的叶圣陶早期文言小说〈陈生〉》(《新文学史料》2017年第1期)从《进步》杂志第十卷第二号发现一篇署名“叶允倩”的文言小说《陈生》,经过考证并对照叶圣陶同期小说创作,认为此即其7篇有目无篇的文言小说之《反求诸己》。凌孟华《叶圣陶集外演讲词与〈学僧天地〉》(《新文学史料》2017年第2期)从1948年4月出版的《学僧天地》第四期发现一篇署名叶圣陶的《语文学习浅说——在玉佛寺佛学院讲》,为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集》所未收。这两篇佚文的发现启示我们,对于叶圣陶研究史料的挖掘,尚需继续放宽眼界,从丰富多彩的民国报刊这一富矿中寻找宝藏。
其二,有组织的持续推动。叶圣陶研究之所以能够持续深入开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民主促进会、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教育出版社、开明出版社等方面力量的推动,与广泛开展的学术交流密切相连。2017年4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纪念叶圣陶先生到甪直执教100周以及圣陶书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等相关活动在甪直举办。作为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叶圣陶甪直文集》的出版发行和甪直叶圣陶研究中心的成立,为推动叶圣陶研究搭建起新的平台。与此同时,由叶圣陶研究会、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和开明出版社联合发起的第24届“中华‘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为加强广大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其研究水平,推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发挥了良好作用。
其三,研究队伍的发展壮大。用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当代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不仅加快了基础教育改革步伐,而且带动大批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加入叶圣陶研究队伍,壮大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力量。从近一年来中国知网的论文检索结果来看,来自基础教育教学一线教师撰写的有关论文呈现出量增质升的趋势,特别是来自学前教育一线教师的加入,为叶圣陶研究增添了新的活力。其中,涉及小学教学方面的如王鹿《叶圣陶语文教材实践和思想对编撰小语高年级课文的影响》(《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年第4期)、王冬丽《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思想指导下小学生英语质疑能力的培养》(《校园英语》2017年第11期)、吴大银《“教是为了不教”——自主探究学习在劳技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小学教学研究》2017年第11期)、陈平《叶圣陶教育思想对新时期新小学语文课改的启示》(《新课程(上)》2016年第12期)、邹文珍、王学峰《构建适应农村小学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模式》(《江苏教育研究》2016年第35期)等;涉及学前教育的如吴丽华《叶圣陶思想在科学区角活动中的运用研究》(《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年第6期)、宋雪芳《浅析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思想引领下幼儿园教学方式的变革》、朱怡雯《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践》、顾文文《重在“习惯”——叶圣陶思想下幼儿独立习惯培养点滴思考》(分别载《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年第4、6、8期)等等。这些论文以践行叶圣陶教育思想为己任,集中展示了理论指导实践取得的成效,丰富了叶圣陶研究的成果,拓展了叶圣陶研究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