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语文大师泽后世

作者:《中国教育报》2019年4月5日03版-人物·特刊

  在您的人生中,无论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享誉文坛的文学家,还是思想新潮的编辑家,抑或是推动科学教材体系建立的出版家,都没有停止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对教育本质的追寻。

  1912年,您来到苏州言子庙小学,怀抱一颗“从事教育以改革我同胞之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然而,您这位不喜欢拿教科书照本宣科的年轻人,很快成为旧教员眼中的另类,最终学校将您“扫地出门”。

  后来,您又来到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1932年,您开始集中创作《开明国语课本》。那一年,您创作了400余篇课文,周旋于造书工厂的红墨水、蓝墨水、校样、复写纸中,一年里“未听到蝉鸣,未看到荷花”。

  那套课本,摆脱说教式的刻板面孔,课文短小精悍,富有生活气息。您虽一年“未听到蝉鸣,未看到荷花”,但学生们却从课本里听到无数的蝉鸣,看到连天的荷花。

  新中国成立后,您又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领导中小学教材的改革和建设,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代教育要培养出一个个自由的人,不能再以圣经贤传为教,不问其是否适用于教,以此为幌子,把受教育者赶上利禄之途。”

  “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结果使这些选手光荣显要,站在众人的头顶上,伸出手来,收受众人的供养。”

  回望您说过的话,今天的我们,依然感动、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