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学苑  >  主题学习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2018-06-04  来源:求是

放大

缩小

  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深化对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矛盾,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人一贯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党的八大决议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指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并且指出这一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我国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在生产关系,而在生产力。生产力方面的内在矛盾(即社会需要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主要矛盾。党的八大决议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也是我们党在1981年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雏形。这个重要论断,是我们党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强调要善于把认识矛盾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2013年12月,他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认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他同时强调,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只有既解决好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的问题,又解决好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问题,这样才能产生综合效应。这是我们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依据。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当今我国已经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事实,适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论断既看到我国人民的需要已经发生转化的事实,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不再局限于经济文化,还日益扩大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又看到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的事实。这一对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是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不仅要求我们继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要求我们注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生态文明等,注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完善。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是对我党以往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丰富和发展,是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运用于当代中国现实的最新成果,必将对解决我国当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产生深刻的影响。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善于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我国的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转化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提出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走群众路线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把群众观点拓展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作是处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根本立场和方法。早在1989年1月撰写的《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一文中,他在叙述著名的延安“窑洞对”时,把毛泽东同志对如何克服历史周期率的回答理解为走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走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这条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新路充满“必胜”信念,强调指出:“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

  在论述群众路线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密切干群关系、化解干群矛盾的观点富于启发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针对有些领导干部不会妥善处理与群众的关系,他深刻指出:领导在与群众的矛盾中始终处于主要方面。在领导和群众的矛盾中,如果领导方面是错误的,群众方面是正确的,毫无疑问,领导是矛盾主要方面;如果群众方面是错误的,领导方面是正确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在领导,在于领导对群众的说服教育工作没有到位,在于领导的工作措施不适应于群众。因此,领导与群众产生矛盾时,领导要想方设法去做好教育和转化工作,而不能因为群众错了,你就站到群众的对立面去,把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实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深刻理解这一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丰富和发展。

  (执笔:杨玉成)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刘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