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的简单与复杂
三
文艺评论的复杂,还在于面对意义丰赡、鲜活生动的文艺现象,优秀的评论必须突破学科内部的知识循环和规则边界,在严谨细致地梳理研究对象文本肌理和审美经验的同时,能够发现和解读文本背后社会生活的奥义及困惑,回应外部世界普遍关注或尚未引起关注却值得关注的问题。这就是说,文艺评论应该带着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真谛的思考进入文本,通过对文本内涵与现实意蕴的深入挖掘和相互阐释,把解读文本与解读生活融为一体,力求对艺术、对社会、对人生进行富有启迪意义的评述。做到这一点,评论家起码要从两个方面历练自己的“诗外工夫”。
一是深入生活,琢磨生活。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虽然紧密关联,却也有各自特点和分道扬镳之处。如果说,创作主要用形象思维表现生活,那么,评论则多半以逻辑思维评析作品;如果说,创作直接面对和取材的是包罗万象的客观及主观世界,那么,评论直接面对和取材的则是以纸张、屏幕、舞台等为媒介的文本。由这种分野所决定,平常谈起深入生活,多以为是针对作家、画家、音乐家等文艺创作者而言,与评论家似乎没有多少关系,似乎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尤其是身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众多学者型评论家,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评论的学术水准和公允态度,却更多埋首于书斋,沉浸于“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状态,追求“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境界。如此这般的好处是,由书本垒起的“知识高塔”可以让他们超越地域、阶层、性别等限制,能够比较超脱、自由地以多元视角观察文本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而欠缺的一面是,由于对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接触不深、了解不透,在引经据典和条分缕析的文字之外,往往对文本牵扯的时代重大问题关注不够,缺乏洞见。
从根本上说,文艺家就是用心琢磨生活、用心表现生活的人。表面看,评论家是对文艺家创作的作品发言,实质上他所探讨的是作品对社会生活进行了怎样的筛选和呈现。如果评论家不深入生活、不琢磨生活,没有自己对生活的认识理解作为参照系,如何对文艺家表现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富有说服力的精当评估呢?其实,不仅文艺创作的内容,即便作品的形式,包括叙述语言、情节结构、表现手法等,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或隐或显的联系。新时期文学发展,内容上经历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等嬗变,形式上在传统现实主义以外,出现意识流小说、现代派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等更迭,都与当时疾速变化的社会生活休戚相关。有些评论佳作,之所以能够揭示文艺家本人没有想到或没有明确意识到的问题,给作者和读者以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颖悟,正在于评论者对艺术和生活均有深刻的体察与认识。
二是张扬个性,提升境界。由于评论是对创作的识读和解码,人们往往把评论看作创作的附庸。许多大同小异、无关痛痒的评论,仿佛走进剧院大门时散发的节目说明书,并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一些无原则“吹喇叭”“抬轿子”的评论,则无异于打开电脑或手机时不断蹦出的五花八门广告,多半让人心生厌烦而不屑一顾。这些等而下之者充斥评坛,无疑增添人们对评论价值的怀疑。其实,真正的评论绝不是创作的“婢女”或附属物,而是有着自己主体精神与鲜明个性的探索和创造。它像精明细心的警察探案一样,用放大镜甚至显微镜透视作品内容对生活的陶冶和熔铸,考察作品形式对艺术史的承袭与开拓;又仿佛兼任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等角色,对作品塑造的人物、营造的世界、表达的主题、潜在的意脉,以及这些对社会和人生的警示与启迪等,发表别具慧眼又富有积极意义的评说。文艺评论不仅担负着洞察与引领一个时代文艺创作实践及演进走势的责任,而且承担着化育和滋养一个民族审美趣味与道德风尚的使命。
文艺作品作为人类以审美方式把握世界的一种精神产品,与一般可供品尝的物质产品如食品大不一样。一个苹果或一碗面条,不同的人去品尝,基本是“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并且不同的人所得到的营养大体相同。一部文艺作品,不同的人去观赏品鉴,不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起码也是“深者见其深,浅者见其浅”。评论家正是见其深的“深者”。优秀评论家与一般评论家的差距,也正在于两者所见的“深度”不同。这种差异的产生,除了两者的学问功底和专业素养颇有高低深浅的区别外,主要缘于一般的评论家多半只在社会文化给定的位置上,对艺术和生活进行扫描编程;而优秀的评论家则以渊博学识和锐利眼光超越社会文化给定位置的局限,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对艺术和生活进行整体透视与冷峻反思。
我总觉得,文艺评论家一面要像学者一样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一面又要像作家一样体察世态炎凉、洞悉世道人心;一面要钻入文艺创作者的大脑心脏、渗入作品艺术形式的毛细血管,一面又要扎根社会生活的肥沃土壤、吮吸天地万物的甘露营养。只有这样,文艺评论才能切实参与并塑造时代的审美观念和文艺面貌,才能有力加入并呼应民族的文化建构和精神淬炼。当然,恪守独立品格和为文风骨、追求思想深邃和文采斐然,自是优秀评论的题中应有之义,不在话下。
(作者:钱念孙,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