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刊撷英  >  精品文章

徐霞客在广西

发布时间:2018-06-25  来源:《广西民进》2018年第1期

放大

缩小

  徐霞客其人之伟大,《徐霞客游记》在相关领域价值之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都堪称千古无二,而且已有一定的国际影响,这是得到公认的。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徐霞客及其游记:“宏祖耽奇嗜僻,刻意远游。既锐于搜寻,尤工于摹写,游记之多,遂莫过于斯编。虽足迹所经,排日纪载,未尝有意于为文,然以耳目所亲,见闻较确;且黔滇荒远,舆志多疏,此书于山川脉络,剖析详明,尤为有资考证。是亦山经之别乘、舆记之外篇矣。存兹一体,于地理之学,未尝无补也。”评价亦高。但写提要者只提到“黔滇荒远,舆志多疏,此书于山川脉络,剖析详明,尤为有资考证”,其实当时广西不少地区如桂南桂西,其边地“荒远”及“舆志多疏”的状况完全不下于黔滇二省,而徐霞客游记中对广西这些地区山川地理的记载之详尽,大大超于黔省部分,与滇省部分亦在伯仲之间。

  今存《徐霞客游记》,虽然依据所游地域分成二十多个部分(游天台山日记、游雁宕山日记、游白岳山日记、游黄山日记、游武彝山日记、游庐山日记、游九鲤湖日记、游嵩山日记、游太华山日记、游太和山日记、闽游日记、游天台山日记、游雁宕山日记后、游五台山日记、游恒山日记、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但大多篇幅不长,只有《粤西游日记》和《滇游日记》两部分,最为详尽,占全书篇幅65%左右。广西是徐霞客的旅游重点之一,这是毫无疑问的。

  徐霞客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四月初八,由湖南进入广西全州,至崇祯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日由广西南丹进入贵州境,在广西境内游历时间基本上是一年。从《粤西游日记》可以理出他在这一年中的主要行踪。崇祯十年:

  四月至五月上旬:在全州、兴安、灵川、桂林、阳朔。游湘山寺、清湘书院、灵渠、金峰、观音岩、海阳山、读书岩、木龙洞、虞山、舜祠、薰风亭、韶音洞、叠彩山、风洞、于越山、宝积山、伏波山、还珠岩、七星岩、栖霞洞、曾公岩、省春岩、会仙岩、朝云岩、穿山、西山、阳江、隐山六洞、雉岩、象鼻山、白龙洞、南溪、明月洞、华景洞、斗鸡山、龙隐岩、月牙岩、佛子岩、侯山、辰山、程公岩、屏风洞、鉴山寺、状元峰、龙洞岩、白鹤山、珠明岩、来仙洞、冠岩、画山等。

  六月中旬至九月下旬(游记有阙文):在柳城、柳州、象州、桂平、郁林、北流、容县、横州、南宁等。游开元寺、柳侯祠、立鱼山、仙弈岩、读学岩、赤龙岩、真仙岩、马鞍山、王氏山房、水月洞、勾漏洞、都峤山、大容山、罗丛岩、水洞、凤凰山、宝华山、南山寺、马退山、罗秀山等。

  九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在太平府各州县如新宁州、太平州、安平州、龙英州、向武州等及南宁府隆安县、宣化县。游穿山岩、犀牛岩、飘岩、百感岩、琅山岩、水岩、金榜山等。

  十二月下旬至崇祯十一年三月:在上林、庆远、河池、南丹等。游韦龟岩、白崖洞、青狮岩、三里岩、琴水岩、佛子岩、独山岩、仙庙山、龙隐洞、双门洞、雪花洞、百子岩、西竺寺、山谷祠、白龙洞、九龙洞、灵岩、多灵山、会仙山、狮子洞等。

  广西山水美景,给徐霞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徐霞客几乎没有放过任何一个景点。不过,大约是因为前人赞誉已多,所以在游记中他没有发表很多评价。但有时也还是忍不住要描摹一番发表几句感想,如写漓江:“漓江自桂林南来,两崖森壁回峰,中多洲渚分合,无翻流之石、直泻之湍,故舟行屈曲石穴间,无妨夜棹……棹舟南行,晓月漾波,奇峰环棹,觉夜来幽奇之景,又翻出一段空明色相矣。……阳朔之漓水,虽流有多滩,而中无一石,两旁时时轰崖缀壁,扼掣江流,而群峰逶迤夹之,此江行之最胜者。”

  而对那些人所罕见罕知的景致,徐霞客就往往不吝赞语细细描绘了。例如:

  游百感岩,记云:“此洞外险中閟,既穿历窅渺,忽仰透崇宏,兼一山之前后以通奇,汇众流于壑底而不觉,幽明两涵,水陆济美,通之则翻出烟云,塞之则别成天地。西来第一,无以易此。”

  记韦龟岩:“韦龟之山自东南中悬,北向而对之,函盖独成,山水皆逆,真世外丹丘也。数十家倚山北麓,以造纸为业,栖舍累累,或高或下,层嵌石隙,望之已飘然欲仙。其西即洞门,门亦北向。初入甚隘而黑,西南下数步,透出石隙,忽穹然高盘,划然内朗。其四际甚拓,而顶有悬空之穴,天光倒映,正坠其中。北向跻石而上,乳柱前排,内环平台,可布几席;南向拾级而下,碧黛中汇,源泉不竭,村人之取汲者,咸取给焉。平台之前,右多森列之柱,幢盖骈错,纹理明莹;左多层叠之块,狮象交踞,形影磊落。其内左右又可深入焉。秉炬由右西向入,渐下渐岐,而南可半里,又开一壑而出。秉炬由左东向入,渐跻渐逾而北,可半里,又转一窦而还。……是岩外密中宽,上有通天之影可以内照,下有逢源之窍不待外求,一丸塞口,千古长春。三里虽岩谷绝盛,固当以是岩冠。况其外村居,又擅桃源、谷口之胜乎?”

  叙新宁沿途之景曰:“舟行石峰中,或曲而左,或曲而右,旋背一崖,复潆一嶂,既环乎此,转鹜乎彼,虽不成连云之峡,而如梭之度纬,如蝶之穿丛,应接不暇,无过乎此。且江抵新宁,不特石山最胜,而石岸尤奇。盖江流击山,山削成壁,流回沙转,云根指岩石迸出,或错立波心,或飞嵌水面,皆洞壑层开,肤痕穀绉,江既善折,岸石与山辅之恐后,益使江山两擅其奇。余谓阳朔山峭濒江,无此岸之石;建溪水激多石,无此石之奇。虽连峰夹嶂,远不类三峡;凑泊一处,促不及武彝;而疏密宛转,在伯仲间。至其一派玲珑通漏,别出一番鲜巧,足夺二山之席矣。”

  徐霞客在广西所见,当然不止是奇妙的山水胜景,还有在他看来甚为奇异的民俗、特产及食物等。在隆安县,他见到了广西土著民族的屋居干栏及其他生活设施、服饰等:“土人俱架竹为栏,下畜牛豕,上爂与卧处之所托焉。架高五六尺,以巨竹槌开,径尺余,架与壁落俱用之。爂以方板三四尺铺竹架之中,置灰爂火,以块石支锅而炊。锅之上三四尺悬一竹筐,日炙稻而舂。舂用巨木刳为小舟形,空其中,以双杵捣之。妇人担竹筒四枚,汲于溪。其筒长者四、五尺。亦有纺与织者。织亦有扣有综,第不高而平,妇人趺坐而织。纺亦然。男子着木屐,木片为底,端绊皮二条,交于巨趾间。岂交趾之称以此耶?妇人则无不跣者。首用白布五、六尺盘之,以巨结缀额端为美观。亦间有用青布、花布者。”在都结州,当地人用鱼生招待他,但他不敢尝试:“乃取巨鱼细切为脍,置大碗中,以葱及姜丝与盐醋拌而食之,以为至味。余不能从,第啖肉饮酒而已。既饭,日已西,乃五里还至那吝村。登一茅架,其家宰猪割鸡献神而后食,切鱼脍复如前。”然而他对狗肉却并不拒绝:“躬操爂具,市犬肉,极肥白,从来所无者,以饮啖自遣而已。”在桂林,见“此处肉馒以韭为和,不用盐而用糖,晨粥俱以鸡肉和食,亦一奇也”,这在我们看来实在是没啥奇的。

  徐霞客在广西的旅行,当然也是很艰辛的。他所到的地方,有许多是连当地人也不曾到或不敢到的,自然没有现成的路,有时则不得已要冒险。他在融县游老君岩,曾身陷一个高约三丈宽仅尺五而且毫无抓手笔直下坠的岩筒:“莽棘中果有一窍,止容一身,然下坠甚深,俯而瞰之,下深三丈余,……直上无容足攀指处,而隙两旁相去尺五,可以臂绷而足撑。乃稍下,左转向隙,而转处石皆下垂,无上岐,圆滑不受攀践,……两臂两足,如胶钉者然,一动将溜而下。然即欲不动,而撑久力竭,势必自溜。不若乘其势而蹲股以就之,迨溜将及地,辄猛力一撑,遂免颠顿。此法亦势穷而后得之,非可尝试者也。”这与演杂技相去无几了。

  徐霞客在广西畅游过的奇景,有一些至今尚未得到开发,这不免令人遗憾。

  (作者系民进会员、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作者:憨斋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