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学苑  >  主题学习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论纲

发布时间:2018-06-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放大

缩小

  三、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方法论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有正确的根本方向、坚定的战略定力、确定的总体目标、明确的改革任务、坚强的领导核心、精准的基本要求,而且要有科学的思想方法。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这里,集中体现为四句话: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定信心,就是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凝聚共识,就是要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合力;统筹谋划,就是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协同推进,就是要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一)科学认识论 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靠摸着石头过河,仍然需要采取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的方法,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凝聚共识,没有广泛共识,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思想认识不统一时要找最大公约数,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形成聚焦,做事就能事半功倍。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40年前。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越涉及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完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推进改革矛盾多、难度大,但不改又不行,改慢了不行,过于激进也不行。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的这些阶段性特点,勇于担当,善于改革,既要有敢于推进改革的勇气,又要有善于推进改革的智慧,要练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本领和智慧,一个一个地啃下硬骨头,一个一个地涉过险滩。

  (二)正确态度论 习近平同志反复告诫我们,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历来是全面改革。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这是习近平同志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警示和政治要求,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正确道路至关重要,不该改的就坚决不能改,这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任何时候都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放松。

  (三)指导思想论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三个进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要靠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四)指导原则论 在指导原则上,习近平明确提出:一是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三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四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六是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五)协调推进论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

  习近平同志关于协调推进改革方法论的论述十分丰富,具体包括:强调在总体方法上注重改革“三性”,即“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调在思想方法上要处理好“五个关系”,即“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强调在推进方法上要处理好政策“五大关系”,即把握好“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树立“五要”新思维,即要正确推进改革,要准确推进改革,要有序推进改革,要协调推进改革,要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五要”新思维继承和发展了党的改革推进理论。一方面,明确了改革推进的方向性、稳妥性、有序性、耦合性、严肃性。改革不仅要注重思想方法、设计方法、操作方法,还要注重推进方法,这是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性特征转换的必然要求。“五要”新思维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聚焦点、时间点、立足点、关联点,实现了全面深化改革方向指引、力度掌控、顺序理清、重点把握、能动性发挥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有助于形成自上而下、顶层设计、部门协调、高层推动的改革协调推进体系。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自上而下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协调推进的复杂系统工程。正确、准确推进改革,是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的改革要求的体现;整体布局协调推进改革,是实现改革最大综合效益的重要保障;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是改革的基本遵循。这五个方面,既注重发挥部门和地方改革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又坚定了改革的方向性、原则性、系统性,构成一套缜密的改革推进体系。

  习近平同志还强调,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论思路,要坚持“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说关系,要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讲落实,要“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

  习近平同志强调,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在学习理解上,要防止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生搬硬套;在贯彻落实上,要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急功近利。要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摸着石头过河,凝聚最大共识,寻找最大公约数,处理好五个方面重大关系,蹄疾而步稳等,这些精辟概括是对宝贵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是在深水区和攻坚期推进改革的科学方法,是事半功倍的路径选择。习近平同志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体现了干净利索的思路、逻辑缜密的阐述、体大思精的布局,让中国新一轮改革方向明确、路径清晰。

  总之,“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体现在方法论上,就是要“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充分考虑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减少阻力。同时,要立足全局抓大事,善于抓住“牛鼻子”,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集中发力,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作者:杨宝国     责任编辑:刘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