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刊撷英  >  精品文章

写意荔波

发布时间:2018-07-23  来源:《民主》2018年第7期

放大

缩小

  石上森林,乍一听,感觉怪怪的。到了这里才知道,它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标志性景观。因其在茂兰镇,所以又叫茂兰石上森林,在陡峻的群山之上。

  来到山脚,导游告诉我们,有1000多步,垂直高度240米。说话间,我们便随着队伍探身进山。

  初入时,小上几步,便平缓地盘在山体间;渐渐拾级而上。山路一直往上,并且不停地呈“之”字型折叠,一下走到左面,一下走到右面。山里树木虽然不大,却高高低低地差不多把天空遮掩。有些树长在石级中间,有些古藤拦路跨过,时时给人很多新奇,我们就在这新奇中穿越。此时是上午,山里湿气很重,路面上全被山体的水气湿透。我们走在山路里,有时是斜平的,有时是石级,有时是石墩,而且越往上越陡,越往上越窄。陡的,仿如爬天梯;窄的,只能单身而过。有好几处实在太陡,当初根本无法通过,完全是后期人工开凿造级,才开通了往上的道路。你说这不是天梯吗?我手抓着眼前的石级往上爬,就感觉自己的身体是直立的,稍一抖动,就担心垂直落入山脚。走了多少步,我已经记不清;到什么位置,我一片茫然。此时,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四肢乏力的我,唯一清醒地认识到的是,不能休息,一旦休息,我连做自己继续攀越的打算的底气都没有了,休息就预示着放弃。

  越上越陡,越上越高。此时,我感觉自己最缺少的就是呼吸。我拿起手机随手拍了两张石阶,发在朋友圈上,并写这么一排文字:我把整个南方充沛的雨水都用上,山顶依然遥遥无期。很多朋友随之跟帖,说了很多激励的话。唯苇岸给我留言说:“你下雨,山瘦身。”给我极大乐趣。

  前方传来消息说,就到了。实际却一直没有到。如是几次,我内心知道这是来自三国曹操“翻岭见梅”的激活手法。它是善意的鼓劲,是友情的激励,是互勉的号角。你还别说,在此时,还真需要这样的麻木警醒,需要这样的心理提携,需要这样的希望复苏。我扒着人工栏杆,攀着嶙峋峻石,拉着路边的树木,撑着缺劲的膝盖,横竖越到山顶时,随意坐到一块石头上,就不肯起来了。山顶凉风徐来,清醒瞬间,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别人的所得,有时付出比我们多;那些在我们看来不值什么的,但其内里来得比我们想象得更艰辛。我在山顶得以喘息的一席之地,这小小的拥有,在别人的眼里,是不足为奇的,但此前我咬紧多少次牙根、屏住多少气息,谁能知晓?我付出的艰辛,比想象的难很多。但我觉得值得的是,和大家一起分享到了“地博厚、川疏明”的阔大,及其“媚迟日之末下,爱清风之屡过;目眇眇以心远,野悠悠而气和”的奇妙。

作者:王立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