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刊撷英  >  精品文章

写意荔波

发布时间:2018-07-23  来源:《民主》2018年第7期

放大

缩小

  不是来自于前世之定,而是来自于今番之约,小七孔就默默地呈现在我眼前。在我的记忆里,应该是先知道了小七孔,才知道荔波,这是铁定的事实。

  下得车来,走到峡谷码头,小七孔就如一根直线,掩映在一些藤蔓缠绕的古树中,横躺在下面已经涨宽了的响水河上。今番水大,河水已经漫去大部分桥身,远远看去,只有一些孔的痕迹,小七孔此番成了传说。但景致却另出奇迹。桥前后或两岸的大树,忽然拦腰被水淹住,树却一下长在深湖中。它们展着各自的腰条,伸着各自的桠枝,如明星一般,摆着各种动人的姿态。有的光滑圆溜,有的老皮斑驳,有的木壳脱落,有的折枝拂水,有的青苔包裹,有的疤茧覆身,在清浑的水中,也还能看出一些倒影来。此时正有一只小船逆河而上,船上站着一个撑竹篙的人,晃悠悠而来。本来水里就要有船来点缀,水才有它的绝味。而此船正穿梭在湖中的树间,悠游,飘逸,荡漾;是此前不可能有的风景,这就给人以新颖别致的趣味。景因之而活,眼因之而亮,我因之而回味无穷。望着这景这物,除用“醉了”来形容,已无别词可以尽意。

  1835年,在中国历史上是清朝道光十五年。两岸民众肯定出于生产生活所需,倾力集资积物新修这座七孔桥梁。桥长40米,宽2.2米,高5.5米。后来却成了黔南到广西的一条交通要道。为别于五里外的一座七孔大桥,这桥就叫小七孔。

  对于小七孔桥的历史,我翻不到更多的东西。但却看到了一个传说。这里曾经有一对相恋的情侣,迫于当地的压力,他们的爱情受到了冲击,于是他们选择从这里出逃,携手天涯。当他们逃到七孔桥时,汹涌的大河严实地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在万般无奈之际,准备跳河殉情。他们的真爱感化了七名仙女。仙女们答应给他们架一座桥梁直通对岸,保证他们今后朝夕相依、执手到老。但前提是,这座桥凝聚着时间和命运的力量,虽然只有七孔,每走一步,便会衰老一分。最终,这对情侣选择从七孔桥上牵手而过,虽然只有短短百步,但当他们走到桥那头时,双双白发苍苍,容颜皆老,可他们却换来了无怨无悔的执手到老。我在想,美丽的谎言,经年岁的洗淘,后来或许就变成了各种优美或凄美的动人传说;后世不在乎它的真实度,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深藏内心的各种良好祝愿和美好期待。然而,历史的足音,至今还藏在桥上四季枯荣的花草树木的根兜里;流逝的笑声,伴着两岸青山和谷里的溪流,徜徉在四时的变化里。

  游玩却不能就此打住。往下一走,却是赫赫有名的卧龙潭。它是因喀斯特暗河形成而扬名。它是卧龙河的出口处,后来当地人把响水河引入,一起筑坝发电,这里就成了卧龙河和响水河的总源头。待我走到观景台时,月牙形的卧龙潭,由上舒缓地垂一帘透明的月形瀑布时,给你带来的是一份流畅、安然、娴静的感觉,但在它触及坝底的刹那间,一切却乱了。速度以瞬间来记,锐敏以不及醒悟来说,瀑水爆发般星点四射,雾气升腾,排山倒海,碎银高堆,惊涛拍岸,白浪滔天。而前方是卧龙潭瀑布,侧面却另有一倒海翻江的巨瀑甩下来,跌入谷底时,就与卧龙潭湍急的浪波互动成趣。山谷里滚流迅速,气浪猛烈,吼声雷鸣。水在瞬息,搅闹、搅凉、搅透了这一溪谷。

  刚回过头,我们的车又沿溪而上。溪流一会儿幽深径流,一会儿叠瀑重浪。两岸树木清幽,繁茂清凉,忽然还来一个断桥飞瀑,惊羡一车旅客。

  我们进入水上森林时,一切显得那般优雅、静美。如果说卧龙潭的水是交响曲,这里的水就是轻音乐了。它虽属于罕见的岩溶地貌水上森林区,曾经是一道河床,至今却满是树木。乍一看,有如少女般清秀、伶俐。

  山里的太阳很大,我们在水上森林里,却是树林中。树木都不大,多情地从河床的沙粒中,随性地生长;它们不讲究规矩,怎样快乐怎样生长。树下溪流随性,哪儿动心往哪儿流,有时在一起,有时各分叉。一派青春、活泼、光鲜、随意、休闲的模样。有时平铺漫流,轻抒情怀;有时叠瀑欢歌,舒展浪漫;有时清流苍石,婀娜前行;有时涓涓细流,绕墩改步;有时泛光耀鳞,有时清澈流云;有时静其波,有时随鸟鸣。而我们走在其间,一会儿是花街石路,一会儿是遍布石墩;一会儿是简易石板,一会儿是天然山石。水中有树,树中有石,石中有水。树长水边,青藤缠绕,盘根错节。行走间,或绕树穿行,或跨水纵身,或踏浪踩沙。爱这流水,潺潺伴身,忘情于山间;爱这清风,缕缕飘过,忘味于江湖。

  如果一定要我对小七孔说一句话,我想这样说:不是它最好,而是因为它独一无二。

作者:王立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