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学苑  >  推荐阅读

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发展的国际关系学

发布时间:2018-07-30  来源:人民日报

放大

缩小

  国际关系学是研究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以及各种国际体系运行和演变规律的学科。中国国际关系学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启而恢复重建,经过40年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积累了丰硕成果。近年来,伴随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增强,我国与世界的互动逐渐加深,中国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并为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国际关系学界立足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大实践和经验,积极推动理论创新,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学术支撑。回顾40年来中国国际关系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学科发展经验,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对进一步提升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层次和质量、更好发挥其对外交实践的智力支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取得长足进步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从那时起,中国国际关系学进入恢复重建继而快速发展阶段。40年来,经过众多学者的不懈努力,中国国际关系学取得长足进步,并为推动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作出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是国际关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4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不断推进,多部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著作陆续出版,国外一些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著作先后有了汉译本,主题多样、数量可观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论文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设置了多个国际关系教材项目并取得预期成果。

  梳理辨析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学者开始向国内学界介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随后大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经典著作的汉译本陆续出版。伴随着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经典著作的引进,中国学者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并对其进行了细致梳理、深入解读、认真辨析。目前,中国学者已经基本完成对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评介。

  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日趋丰富。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国际关系的演进状况和中国外交的具体实践,国际关系研究主题日趋丰富。一方面,传统议题研究推陈出新,如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时代主题、国际格局、国际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角度不断扩展;另一方面,新议题不断涌现,如全球治理、新型国际关系等方面研究受到关注。由此,中国学者对国际关系的理解日益深刻,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把握更加准确。在研究方法方面呈现多元多样特点,既有对传统人文方法的沿袭,也有对大数据等新方法的尝试。方法意识不断强化、方法运用能力不断提升,有力推动了中国国际关系学的整体进步。

  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能否形成符合学术界公认标准的理论流派,是一门学科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40年来,中国学者在构建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方面持续发力,并不断取得新进展。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关系学者的理论自信、学术自信日益增强,逐渐跳出以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强权政治等为基础的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窠臼,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着力打破国际关系理论由西方学者垄断的局面。中国国际关系学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顺应国际社会对国际关系新理论的期待,立足中国外交实践,力图用中国理论、中国话语来研究阐释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推动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突破,逐渐开创了学科发展新局面。

  学科建设不断完善。学术机构和学科点是学科发展的两大支柱。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仅有少数几所高校设有国际政治系,还有少量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学术机构和学科点很不健全。改革开放后,一批新的国际问题研究所成立,一些高校陆续设立国际政治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进入21世纪,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得到更为显著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使得相关学术机构的建设迎来高潮。目前,中国设置国际政治本科及外交学、国际事务等相近专业的高校有近百所,国际问题类研究机构大量涌现。学术机构和学科点建设为国际关系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和人才保障。

作者:王存刚     责任编辑:刘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