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研究述评
参考文献:
[1] 刘诚,朱益飞.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建设[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2):19-26.
[2] 李燕奇.当代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新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1.
[3] 蒋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兼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两项制度说[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7(1):47-54.
[4] 张荣臣.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在哪里[N].北京日报,2018-3-19(14).
[5] 李伟.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J].人民论坛,2013(9):46-47.
[6] 段玉柳.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文化基因——基于传统政治文化视角分析[D].海口:海南大学,2017:14-20.
[7] 刘诚,华清君.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民族特色——基于文化的向度[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3):20-25.
[8] 胡婷婷.中苏政党制度形成的比较研究——基于观念文化视角[D].扬州:扬州大学,2013:35-44.
[9] 舒文.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实行的历史依据[J].湘潭大学学报,2014(2):132-139.
[10] 肖存良.社会冲突、政治力量与政党制度——政党制度解释的新视角[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22-128.
[11] 祝灵君.从制度自卑走向制度自信和制度自觉——中国政党制度的成本、效能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7(6):5-14.
[12] 熊必军.制度分析视域下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20.
[13] 候远长.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J].中州学刊,2013(1):5-10.
[14] 柴宝勇.在比较中理解和坚持新型政党制度[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03-10(2).
[15] 卢晓光.坚定新型政党制度自信 充分发挥多党合作制度效能[N].团结报,2018-03-10(2).
[16] 杨卫敏.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优势及对世界的贡献——“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之管见[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7(1):15-31.
[17] 沈鹤.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三大优势[N].中国青年报,2018-03-14(8).
[18] 刘越.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特色研究[D].沈阳:大连理工大学,2013:21-23.
[19] 胡国喜.从三个维度认识新型政党制度[N].学习时报,2018-03-21(2).
[20] 贾国哲.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优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政协联组会上重要讲话精神[N].团结报,2018-04-03(8).
[21] 余科杰.政党学概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513.
[22] 林尚立.新中国政党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39-145.
[23] 张献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党制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5-12.
[24] 王远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积极推动新形势下多党合作事业发展[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3):23-27.
[25] 许立坤.论习近平关于多党合作的重要理论创新——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研究系列之一[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2):10-15.
[26] 刘凤祥.我国政党制度建设的新发展[J].法制与社会,2016(2):154-157.
[27] 张颖,杨爱珍.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多党合作思想的深刻内涵[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6-11.
[28] 刘家强.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切实践行新型政党制度[N].团结报,2018-03-08(2).
[29] 左定超.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的新型政党制度[N].团结报,2018-04-03(8).
[30] 钟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带给世界的启示[N].人民日报,2018-03-10(3).
[31] 周淑真.多党合作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32] 王长江.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方法论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7(6):32-39.
[33] 顾海良,丁俊萍.当代中国执政党建设之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4:10.
[34] 钟德涛.中国政党制度发展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87.
[35]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党政干部统一战线知识读本[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4:92.
[36] 汤颖.网络民主视角下参政党建设的机遇即其实现路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6):225-227.
[37] 程云庆,刘诚.构建和谐党际关系与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15(3):126-129.
[38] 刘晓辉,吴祖刚.当代中国政党关系和政党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79-188.
[39] 刘红凛.政党关系和谐与政党制度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19-246.
[40] 肖存良.政党制度与中国协商民主研究——基于政权组织形式的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13(2):78-84.
[41] 刘俊杰.当代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研究[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3:176-180.
[42] 朱益飞,刘诚.论增强中国政党制度的包容力——基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视角[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6):98-102.
[43] 张献生.多党合作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基本作用[J].政治学研究,2017(8):106-114.
[44] 杨爱珍.政党协商: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析说[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2):21-29.
[45] 丁志刚,董洪乐.政党、政党制度与现代多民族国家治理[J].思想战线,2013(2):21-27.
[46] 俞可平.世界主要政党规章制度文献[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47] 刘红凛.政党政治发展与政党制度变迁:以英国为例[J].探索,2017(4):57-64.
[48] 郝诗楠.试析英国两党制向“两个半党制”的转变[J].国际论坛,2015(6):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