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朱晓进:让生态文明成为全民的一种信仰

发布时间:2018-10-24  来源:《中国政协》2018年第17期

放大

缩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把生态文明上升到了人类文明形态的高度来认识;习近平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长久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根本大计”。正是基于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意义的深刻理解,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推动全国人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成为党和国家最根本的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的新发展。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真正学懂弄通并入脑入心,首先要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一定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首先要在改造世界观上下功夫。我们要从树立科学世界观的高度来领会和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思路方向,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向性的失误。习近平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告诫人们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提出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习近平发表的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和重要论述,正是以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为出发点的。

  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习近平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关系认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深邃洞见,不仅强调我们决不能重走人类历史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而且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们党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政治责任,提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全党上下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提出人民期待“更优美的环境”“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重要内容,提出中国将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我们要深刻领会和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要不断改造世界观,坚定生态文明的信念并付诸积极的行动。

  要让生态文明成为全民的一种信仰。信仰是人对世界的一种能动的把握,是对人生最高价值和社会最高理想的反映、评价和把握,是在人类精神生活领域占据核心地位的一种文化价值活动。习近平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这五大体系既有思想基础、价值追求,又有目标责任、制度保障,从而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充实、落到实处。他特别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将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放在首位加以强调,就是为了凸显精神生活领域占据核心地位的一种文化价值活动的引领作用。

  信仰为人生观导航。将生态文明植入全民的信仰活动中,对塑造新时代健康向上的积极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推动绿色发展,既取决于发展理念、生产方式、制度保障,也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目标、生活态度、生活方式。而后者正是由人生观来决定的。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生态文明信仰缺位的人生观主导下的许多行为,将会形成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的阻碍力量。事实上我们在现实中也常常看到,一些地方,正是囿于群众滞后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使“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等政策和举措难以落到实处。只有在全民中确立起生态文明信仰导航下的人生观,普遍形成的对于绿色的生活目标、绿色的生活态度、绿色的生活方的追求,必将会形成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的巨大力量。

  信仰的本质是价值问题,是对价值的最高追问。让生态文明成为全民的一种信仰,导向是新时代全民新价值观的建立。价值观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价值追求,使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而且还知道应该做什么、选择什么,发现事物对自己的意义,设计自己,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彰显了新时代的价值观。习近平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提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这里体现出的是新时代的政治价值观。习近平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明确提出通过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等等;这里体现出的是新时代的社会价值观。习近平“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彰显了一种绿色文化自觉,体现了新时代的文化价值观。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用于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新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而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这里体现出的是新时代的经济价值观。我们要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蕴含的新时代价值观,让生态文明成为每个人自觉的价值追求,从而形成全民推动绿色发展的合力。

  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既要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又要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既要聚焦保障和引领,着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又要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绿色发展方式引领经济健康发展;既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从生产端发力,又要倡导推广绿色消费,以绿色节约、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从消费端着力;方方面面要形成彼此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只有注重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发展,多策并举、标本兼治,才能筑牢根基、行稳致远。这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宣传和教育群众。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要将生态文明思想完全融入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让生态文明成为全民的一种信仰。

作者:朱晓进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