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大海 玫瑰
三、夜凉如冰 繁星满天
出到北京医院北楼的门外,已是深夜11时25分,二月最后的35分钟,寒气袭人,想到先生盖着单薄的床单,行走在这夜深的寒风中,夜凉如水如冰,先生却执意单薄远行,所有送行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围了过来,围护在先生的身边,先生一生都给他人温暖,现在我们这些得到过她无限之爱的人,也是深爱着她的人,祈望能在先生远行的第一站给她些许的温暖!先生曾说: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迷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繁星下围护在先生身旁的人是:吴平、吴冰、吴青、吴山、李志昌、陈恕、李冰,翟泰丰、刘延东、张锲、金坚范、吉里马加、李荣胜、吴殿熙等,再就是我,一个七个小时前才从福州赶来为先生送行的家乡人。我们围护在先生的身边,伴着小推车在冷风中缓缓而行……忽然之间,我似乎感到天空一片灿烂,抬头望去,万里夜空,满天的繁星闪烁,一时,我为这灿烂的繁星而震惊!满天的繁星,你也是来为先生送行的么?还是要为单独远行的先生照亮前方道路?亦或是要给单薄远行的先生些许的温暖?可你又是怎么知道今夜先生要远行呢?亦或你是要以你博大的壮丽与雄浑的壮美,喻示这位文坛泰斗一生为人间创造的真与美,喻示着这位冰清玉洁的世纪老人灿烂的人生?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它们的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先生,这是您在78年前写下的《繁星》中的第一首小诗,它曾经迷倒过多少人?它曾经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它曾经给过多少人的温暖与希望?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是一个奇迹,在您远行的夜晚,我们将它献给您,连同满天的繁星。
繁星下的太平间,是间低矮的小平房,而这里却是周恩来总理远行时停竭过的地方,人们都知道,先生深爱总理,敬爱总理,在这远行的第一站,竟然是随就了一生深爱与敬爱的人,这对生者是一种安慰!先生在家人的帮助下,缓缓地向总理走近,那口绿色的柜子,可是总理停竭过的地方?吴冰为她的妈妈整好了最后的行装,洁白的被单与枕套,吴青说,妈妈一生都是爱干净爱整洁,尽管医务人员让我们放心,但当那绿色的小门关上之时,真是有一股浓重的寒意与悲伤袭上心来!
我们都走了,先生一个人留下?
再次上到308号病房,房内犹留先生温馨的气息,家人开始收拾先生使用过的衣物,都是那么地普通,都是那么地平凡,先生的小推车上,放了各式杂物,还有那件黄色的披巾,就是那件多少次在照片上出现过陪着先生灿然微笑的金黄色的披巾,而实际上,它只不过是一块浴巾呵!花瓶也带走,还有红玫瑰与康乃馨,我将花瓶小心在放入一个塑料袋中,我细心地护着它下楼,护着它上车,我在车上抱着它,李志昌的车开得依然平稳,下车时, 我带下了一瓶最后陪伴先生的红玫瑰,那是6支鲜嫩的红玫瑰,蕴喻着先生一生艳丽而有风骨的红玫瑰。
回到万年青宾馆,已是三月一日的凌晨了,我在离开宾馆时怎么也不会意识到带回的竟是最后陪伴先生的6支红玫瑰,这个现实实在不能接受!人生竟是这样的么?除了提这个问题,我的思想几乎是没有思考的力量,我的眼前一直浮现着先生最后的睡容,她好像就在我的宾馆房间的窗前,我关了灯,一点也不感到害怕,我好像在与先生默默对语。快到天亮,我还不能入睡,最后是迷糊了一阵,醒来时,想到人生,想到每一个人都将有的孤单的远行,不免生出了一种悲凉与悲哀。
我干脆拧亮了灯,坐了起来,翻开先生住院期间的探视记录本,这是一本深蓝封面的记事本,里面记录了近几年探望先生的人的签名和留言,开列出来,字字都会光彩夺目!在最后的几页,也就是先生第一次报病危之后,亲自到医院看望先生的人,其中就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朱容基、李瑞环、胡锦涛(同时代表江泽民)、李岚清、丁关根、温家宝、王兆国、赵朴初、雷洁琼等,有中央各部门的领导和老同志罗青长、张光年、许嘉璐、张文康、刘延东、陈益群、胡历年、耿德章、叶至善等,有中国作家协会的翟泰丰、张锲、吉里马加、高洪波、陈建功等,有先生在燕京大学时的学生侯仁之、朱宣慈、林启武、林朱、蔡双辉等,还有先生的研究专家卓如等……
我在日记本上一一记下了这些名字,我打开电视,早间新闻中,女播音员以平和的声音,播发了新华社昨晚发出的消息,备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文坛世纪老人冰心,昨天晚上九时在京与世长辞,享年99岁……直到这时,泪水从我的眼里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