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繁星  大海  玫瑰

发布时间:2019-03-04  来源:冰心文学馆微信公众号

放大

缩小

  五、不约而同的玫瑰花篮

  从3月1日的上午到4日的下午,我基本在先生的家里,或是接接电话,或是接待一下来访的记者,吴青确实非常忙,1日上午她是上满了4节课,直到中午12时才回到家,也就在这几天,她作为北京市的人民代表,一直在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门前那个地下人行道出口处行车的问题,与有关部门交涉,母亲去世的悲痛,并没有使她忘记作为人民代表的责任,她还在呼吁,当学校的传达室通知她有一个快件时,搁上电话之前,也没有忘记问上一声,那地下人行道出口处还有没有车辆通过?吴青说,那多不安全,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刚从地下的人行道上出来,路面通过的车速那么快,多不安全!当收发人员说他没有注意时,吴青放下电话,生气地说,他的孩子大了,当然就不关心!

  陈恕在家,电话已经是不离手了,一个接一个的电话,中央电视台在早间新闻,还有中央广播电台8点钟的新闻联播,将先生去世的消息传遍了神州大地,听说昨天晚上10时,香港卫视中文就播了,美国之音早间也播了,中国的新华社是昨天晚上的最后一条通稿,全国重要的报纸、电台和电视台都采用了这条消息。我是9点多到先生家的,陈恕在不停地接电话,并一一记下,桌上有两份传真,都是从美国传来的,一份是陈钢的,另一份是刘再复的,上书:“中国伟大的现代散文之母冰心永垂不朽,您的名字永远代表着爱与光明!”敬挽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而最早在那本悼念簿上写下了“这个世纪的孩子读着您,下个世纪的孩子望着您,全中国的孩子都永远怀念您”的是中国青年杂志的杨浪与中国妇女报的谢小华,到了10时,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赶来拍摄午间新闻30分钟中需要使用的图像。

  先生的遗像,原先安放在先生的卧室兼书房,向先生献上第一个花篮的是我,以冰心研究会和冰心文学馆的名义,花篮插了100支大红玫瑰,上书:“献给冰心先生”,就这么一个花篮,便将先生像前的位置占满了,接下来的就没有法子安放了,这时,中国新闻社摄影部的任晨鸣也送来了一个大花篮,任晨鸣与陈钢是好朋友,先生许多照片就是他拍摄的,这次任还带来一张先生90华诞肩着大红披巾举杯祝贺的那张彩照,放大后装在一个镜框里,任晨鸣提议,将先生的遗像安放到客厅原先一直挂总理像的位置,总理则暂请到先生的书房,这样,让来人有个鞠躬的地方,有个放置花篮的地方。于是,我们将两位老人的照片,互相换了一个位置,吴青下课回来,又一遍细心地擦去遗像前的书柜上那怕一点点儿的灰尘。

  到了晚间,我们从中央统战部开会回来,屋里已经摆满了花篮,这里有张兆和率子女沈龙朱、沈亮雏送来的插满金黄色玫瑰的精致花篮,有马来西亚《明报》《星洲日报》张晓卿托人送来的高大而华丽的花篮,有北京出版社、《十月》编辑部等出版单位送来的体现文人色彩的花篮,有先生曾经写过的“我们的孩子”中的五位“孤儿”周同山、周同庆、周同来、周同贺、周同义送来的精致的小花篮……《中国青年报》很是别致,他们已是第二次登门了,第一回来采访,见到满屋的花篮,但先生的书桌上却是空着的,先生平日呆得最多的时间,就在她的书桌前,她在这儿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漂亮的文章,犀利的文章,她在这里会客,与她的小读者交谈,除了带有外事活动性质的接待,她要到会客厅去外,一般都在她的书桌前与客人谈笑风生,客中有女性,幸福地靠在她身边的为女性,若是客中有孩子,那幸福的位置,自然就是属于孩子,先生走了,书桌依在,仍然可以让你在这呈亮的书桌前,感受到先生的才气和灵气、温暖和慈祥。应该有红玫瑰在这里与先生相伴!第二回来时,年轻的女记者,带了一百支玫瑰,不是花篮,不插花瓶,也没有挽联,就那么清清楚楚的一百支玫瑰,扎在一起,扎成一团,记者们说,这是专门献于先生书桌上的,让这一百支玫瑰在书桌上陪伴着先生。

  3月2日的晚上,广州的方小宁打来电话,她说她是在飞机上看到先生辞世的消息,她说,她一定要到北京为先生送行,方小宁说,先生平时给她的太多太多,每回访问,先生总是那样亲切地接待她,那么平等地与她交谈。有一回,方小宁从广州为先生带了一大篮的红玫瑰,先生高兴之极,并以一套文房四宝回赠,这次来北京送先生,方小宁说,她要专门到玫瑰园,亲自为先生采摘两大筐带露的红玫瑰,用一根扁担从广州挑来。

  巴金送来的花篮,靠在先生的面前,100支红玫瑰,上面写着“冰心大姐安息”。还是2月28日的下午,我见到吴青时,吴青说,上午与小林通电话,巴金舅舅的身体也不好,小林说,她不能来看姑姑了,说着说着,就在电话的那头哭了,吴青说到此时也泣不成声。人们都知道巴金与冰心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友谊,其实,这种感情,同时已经延续到他们下一代的身上。1980年4月,在樱花盛开的季节,以巴金为团长、冰心为副团长的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了日本,这次,李小林和吴青都随团同行,她们和父辈们在那个美丽的季节相处相助,浓浓的亲情与友情,弥漫在盛开的樱花之中。吴青多次打电话到上海,告诉小林,要保护好巴金舅舅,要让巴金舅舅安全度过“惊蛰”这个节气,为了不让病中的巴老受到刺激,先生走后,没有告诉巴老,这些天,以医嘱的名义,不让巴老听广播、看电视,读给他听的报纸,绝对不能涉及先生的有关消息,这个100支的红玫瑰花篮,是李小林托中国作协送来的,献在先生的面前。

  此时,夕阳从窗口照进,照在先生前面那一大片的花篮上,我惊奇地发现,微笑而慈祥的先生,就像沐浴在花的海洋,所有的朋友,都为她献上鲜花的花篮,玫瑰花篮,要么是一色的大红玫瑰、金黄玫瑰,要么在不同的鲜花之中(都是诸如菊花、百合、泰国兰、仙鹤兰等名贵之花),几支红玫瑰鲜艳夺目……夕阳西下,先生面前的“小桔灯”越来越亮,那是陈钢从美国专门为姥姥买来的特制的蜡烛,那微红的光亮,闪出的是“小桔灯”般的温暖?先生就在花丛中烛光里……不知怎的,忽然,我想起先生写过的一首小诗:

  松枝上的蜡烛,

  依旧照着罢!

  反复的调儿,

  再弹一阕罢!

  等候着,

  远别的弟弟,

  从夜色里来到门前了。

作者:王炳根     责任编辑:张歌

上一页 1 ... 3 4 5 6 7 ...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