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无尽意:赵朴初与他的早期慈善事业
1949年5月2日,上海地下党发动上海各界人士成立一个上海临时联合救济委员会,简称“联救会”,赵朴老任总干事,主要对贫民供给饮食,以维护治安,收容战区难民,并对国民党扔下的伤兵及散兵游勇收容看管,以防止破坏。那时,宋庆龄女士从联合国经济合作署搞到大批救济物资,都是通过这一救济机构来处理的。他们把物资分成A类和B类,A类送到解放区,B类留在上海。
上海解放了,赵朴老担任华东局民政部、人事部领导,并负责华东生产救灾委员会的工作,为上海和华东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上海有游民60万,包括乞丐、吸毒者及娼妓等。赵朴老在解放军和相关部门的协助下觅地建棚安置,给予衣食,医治疾病,教授技艺,使这些人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949年至1950年,全国不少地方都遭受了自然灾害,以华东地区的皖北、皖南、苏北等地灾情尤为严重。上海、南京等大城市还经常受到空袭,使灾情进一步加重。刚刚成立的市民政局与上海慈善团体组成了上海市疏散难民回乡生产救济委员会,简称“疏委会”,赵朴老任副主任委员。这年冬,在上海市又成立了冬令救济委员会,以疏委会班子为主,赵朴老也是主要成员之一,从事劝募、施济、工赈、收容工作。疏委会和冬救会到1950年3月正式结束,共资助疏散了2万多人。
1950年,根据实际情况,华东行政委员会成立了生产救灾委员会,3月上海市成立了生产救灾委员会,赵朴老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展开大规模的群众性赈灾活动。1950年10月又成立了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分会,主席为陈毅,赵朴老任副主席,继续开展救灾活动。
在搞救济工作中,经赵朴老手的巨额钱财不计其数,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公私分明,账目清楚,周恩来总理知道后曾感叹说:“赵朴初长期在慈善团体工作,做到一尘不染,真是难得。”并称赞说:“赵朴初是国家的宝贝啊!”周总理打算把赵朴老调到北京继续从事慈善工作,但赵朴老以为他在宗教工作中更能为国家多做些事。
从1952年后,赵朴老的工作重点就在中国佛教协会,但慈善事业却是他老人家终生不弃的追求。他长期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名誉会长。赵朴老尤其关注残疾人。1983年,朴老和另外8位社会知名人士联名写信发起成立中国肢体伤残康复中心。在这一年召开的六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朴老再次会同几十位各界委员提出了增进残疾人福利的提案,呼吁尽快成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1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中国康复中心。
赵朴老一生生活简朴,却捐赠无数,他以93年的非凡人生,在中国慈善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朴老一生功德无量,生前给人题字时常盖“无尽意”章,书斋取名“无尽意斋”,自称是“无尽意居士”。同样,今天我们对老人的缅怀与追思也是无量的。老人常说:“我们都是一滴水,只要尽力而为,滴水可奔入大海,永不干枯。唯有身归大海,滴水方得功德圆满。”赵朴老的功德事迹太多太多,可以说是说不尽的赵朴老。他所留下的精神财富绝非文字所能表述。“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这是老人的遗言。朴老就是一滴慈悲之水,永远活在人民的心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