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统战:新时代大统战的总驱动
三、全域统战工作之体制机制保障
与一般意义上的大统战体制机制不一样,全域统战需要建立健全全域、立体的工作体制机制来保证工作格局的形成和工作成效的实现。
(一)以党建引领统战
党建是统战的基础,党建强统战才能强。抓党建促统战,关键是要把统战工作纳入党的工作整体布局,以党建引领整合统战资源,坚持党建工作开展到哪里,统战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建与统战同步推进,做到党建强、统战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全面增强党对各类各级社会组织的领导,做到党的工作进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13]。在新经济组织,要推动基层党建引领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找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契合点,强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阵地建设。以商会党建为引领,大力培育促进商会组织健康发展,实现统战工作向商会组织有效覆盖。总之,要把统战工作纳入党组织工作考核目标,压实党组织的统战责任,使党的组织建设与统战工作有机融合。
(二)强化领导协调机制
一是明确领导小组定位作用。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日常议事机构,要避免设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等隐形化形式化现象,除由“统战工作第一责任人”的书记担任组长外,必须注重日常的谋划部署、制度建设、力量整合,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团结凝聚作用、服务中心作用、协调监督作用。二是突出工作考核运用。要突出党委主体责任,拓展重点领域考核的覆盖面;突出统战部门主导,提高有关单位参与度;突出考核工作重点,精心设计指标体系;突出考核成果运用,强化考核工作实效。三是构建“全域化”部门协作机制。统战部门要积极主动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全域化“大统战”工作格局。例如,近年来,全国工商联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推进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完善了诉调对接机制,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14]。一些地方提出实施多部门联合,进一步完善清廉建设的责任体系、教育体系、制度体系、惩戒体系;设立涉企问题化解“总开关”机制,整合各涉企资源,组建依法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跨部门联合工作机构,统一由企业家权益保护委员会担当“总枢纽”职责。在统一战线宣传方面,云南省委统战部主动适应省委“构建立体化传播体系”的要求,用融媒体思维推动大统战宣传,与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合作推动统战宣传与主流媒体宣传共享融通,破解了统战宣传“内缺人才、外缺平台、影响力小散弱”难题,形成了“好故事大家讲、同心圆共同绘”的大统战宣传局面。
(三)建立区域协作机制
一是打造跨地区协作机制。近年来,为着力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问题,浙江省工商联加强与对口支援和帮扶地区工商联之间联系,建立定期工作例会制度,架起联系两地党委政府和帮扶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推动两地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推动浙商更好地参与东西部扶贫搭建了长期合作、长期参与的平台。二是完善同一区域内的协作机制。浙江宁波市为破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融入难”问题,建立家庭成长、学校提质、企业体验、农村实践、社区服务“五位一体”协同机制,联合宣传、民宗、教育、共青团、妇联、关工委、街道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辐射带动周边村、学校和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形成了多方联动、共同参与的全域统战工作模式。三是创新网格化统战体制。例如,上海奉贤区委统战部把网格化管理与基层统战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网格化统战的新时代基层统战工作新模式,既解决了传统基层统战工作纵向到不了底、横向到不了边的深度和宽度问题,又推动了新时代基层统战工作全面发展,还把政治资源注入到网格结构中去[15]。
(四)优化各领域整合融合机制
新一轮从上到下的机构改革解决了“统一战线不统一”的问题,但长期以来形成的相对分工,使这些政府部门的业务管理工作与统战工作在本质一致的前提下,在工作思路、内容和方式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性,如何实现从合到融,需要加强系统谋划。要加强海外统战顶层设计,以更高站位、更大平台、更宽渠道开展侨务工作。要以统战思维开展民族宗教工作,实现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有机结合,一般公共事务与统战工作的有机结合,国家治理与团结联合的有机结合。要全面构建“理、利、文、法、情”五位一体统战工作格局和机制,建立和完善职能明确、优势互补、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谋划发展机制、分工协作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共享交流机制、综合评价机制。特别是要努力实现综合评价机制的“全域化”,“凡进必评”要从单纯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拓展到对其他各领域代表人士。作为全国首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评价工作试点城市之一的温州市,于2017年成立了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试点领导小组,建立了覆盖统一战线全领域的“1+5+X”综合评价体系[7],先后在市人大、政协、工商联换届等方面综合评价2 000余人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8]。
(五)创新基层全域统战工作机制
镇街、村社两个层面大部分没有专职统战干部,各领域协调机制不健全,往往成为统战工作的薄弱环节,因此创新基层全域统战工作机制尤为重要。一是要强化基层党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抓统筹、议大事、推落实作用,对照相关实施意见,认真梳理“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督促基层党组织履行好抓统战工作的主体责任。二是要构建立体全域基层统战工作机制。构建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组织体系,让基层统战工作真正“动”起来;构建条块相衔、上下相连的网络体系,让基层统战工作真正“连”起来;构建规范有序、运转顺畅的制度体系,让基层统战工作真正“转”起来;构建紧扣中心、紧贴发展的服务体系,让基层统战工作真正“活”起来。浙江台州市推行乡镇街道统战工作“六有”规范化运行机制,即有领导领事,有专人干事,有阵地办事,有制度理事,有组织帮事
[⑨],有工作明事[⑩]。目前该市72%的乡镇街道已配备专职统战委员。三是要强化基层统战工作考核力度。将乡镇街道统战工作纳入县(市、区)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内容,把规范性运行任务量化成刚性指标,形成市县镇三级统战工作上下联动、层层考核、刚性推进的杠杆效应。
(六)探索虚拟领域运行机制
全域统战需要运用大数据、云技术。要树立互联网统战思维,正确处理好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统战工作的融合。浙江永康市委统战部打造的统战“云平台”,不但构建起“互联网+”宗教服务和“互联网+”群体服务,还加快实现“党外人士与党委政府沟通直通车双向快车道”,成为统一战线的“连心桥”和统战工作的“助推器”。浙江杭州市上城区委统战部创建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大数据工作平台,为从根本上解决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底数不清问题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大数据平台设置了教育引导、联络联谊、创业服务、人才培养、聚贤汇智、咨政建言、会员之间、加入我们等八个方面的功能,成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网上家园”。浙江宁波等地一些商会组织逐步推行互联网和以商养会、去会费化等办会思维,通过“大数据”来挖掘会员基础、服务资源,商会活动“线上”交流做全、“线下”活动做实,商会宣传借力“新媒体”进行品牌传播与精准营销,商会服务利用“微平台”实现分众、精准、个性、交互,全面提升了商会的工作活力、凝聚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