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访谈

社会力量救灾要善于利用多方资源

——访中国慈善联合会救灾委员会总干事张炳钩

发布时间:2017-04-19  来源:人民政协报

放大

缩小

  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因灾致贫占贫困人口的20%左右,是我国五大主要致贫原因之一,也是脱贫过程中最易反复的因素之一。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这既是对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认可,也是对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期待。

  社会力量该如何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利用各种资源更好地开展灾害救援?日前中国慈善联合会救灾委员会总干事张炳钩结合多年社会力量救灾的实践,就相关事宜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虽然只有36岁,但作为中国慈善联合会救灾委员会总干事的张炳钩救灾经验已经非常丰富。

  他是我国首家正式注册的民间救援组织———浙江省苍南县壹加壹应急救援中心的主要创始人。苍南县是台风多发地区,被戏称为中国“台风县”,在台风带来的各项自然灾害中,张炳钩和壹加壹积累了丰富的救灾经验。

  目前壹加壹拥有国内首个“水陆空”三栖救援队伍,近10年来,张炳钩带着数千名壹加壹志愿者参加了500多次各类灾害的救助,共安全转移群众10万多人次、救援被困人员4000多人次……张炳钩和壹加壹也因此荣获第八届中华慈善奖。

  在张炳钩的身上,有着许多头衔,中国慈善联合会救灾委员会总干事、全国青联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地震应急救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但在他看来,他最希望的是能用自己的经验与力量,做好一个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服务员”。

  社会力量参与救灾一定要理性和专业

  ■记者:我国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张炳钩:一方面,我国民间社会力量参与救灾,是源于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灾。到现在的近10年中,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改善,除了一些大型基金会有专业救援队外,目前很多户外探险、越野等爱好者组织,也纷纷转型开始做救灾救援,呈蓬勃发展的态势。

  另一方面,在日前印发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政策。这些都为社会力量在救灾格局中提供了相应的空间。

  ■记者:社会力量参与救灾,最关键的是什么?

  ■张炳钩:社会力量参与救灾,最关键的是按需有序提供协助,帮忙不添乱。

  我一直认为,在灾害救援中,政府是主导力量,社会力量参与救灾是属于补充和辅助。民间救援组织等社会力量,在救灾工作中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调配下,按照实际需求,整合资源参与和协助政府部门的救灾工作。

  ■记者:按需有序提供协助,帮忙不添乱,具体指的什么?

  ■张炳钩:公益需要激情,救灾却一定要理性和专业。比如在救灾中不要一拥而上,甚至堵塞灾区交通,耽误救援;不要只想着去重灾区,不愿在后方协助;不要只想去一线,而不愿做辅助性工作等等。

  很多公益机构在灾害发生后,都从道义上会觉得自己不去灾区救援有些“说不过去”。比如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大量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自发赶到灾区想要参与救援,却给救灾和安置带来新的困难。

作者:舒迪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