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选择采矿工程专业 一边看书一边排队

降伏井下“气老虎”

——记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民进徐州市委会副主委林柏泉

发布时间:2016-09-29  来源:团结报

放大

缩小

  

林柏泉(中)向科技部部长万钢(右)介绍瓦斯粉尘爆炸实验室情况。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俗称黑色的金子,同时也被称为“血煤”。开采煤炭涉及不安全的因素较多,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矿难中瓦斯事故占60%以上。故此提及瓦斯可谓谈气色变。但有这么一个人痴迷瓦斯,多年来一直亲近、研究、掌控和应用它,其研制成功的“高瓦斯突出煤层强化卸压增透及瓦斯资源化高效抽采关键技术”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便是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林柏泉。

  1

  林柏泉出生在福建龙岩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当地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从少年时代起饱尝过挖煤的艰辛,目睹过煤矿生产之凶险。为此,他暗下决心好好读书,希望以己之力为父辈们解除矿井瓦斯之忧。

  1978年高考恢复之时,林柏泉以全省优异成绩被福州大学录取,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采矿工程专业。那时的林柏泉求知若渴,像蜜蜂一样不停地在花朵上采蜜。整整四年,林柏泉几乎没有节假日,常常晚上读书到深夜。福大食堂的师傅都认识他,在每次排队买饭的大学生中,他总是带一本书一边看一边排队。

  1982年大学毕业后,林柏泉“挑瘦弃肥”,志愿回到老家福建龙岩田螺形煤矿工作。别人想图清闲坐办公室,他却是要深入生产第一线,每天下井检查安全,和工人们一道上下班。当年的一件事深深刺痛了他,那就是目睹一起煤矿安全事故夺取了两个工友的生命。他为自己知识的匮乏而不能改变煤矿安全生产现状而内疚。激起他读研深造、提高瓦斯防治能力的念头。

  1983年林柏泉如愿地考取了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矿井瓦斯防治专家周世宁院士。毕业后,他放弃出国留学和留在北京的机会,来到徐州在中国矿业大学任教。知识的叠加、苦心的钻研、丰厚的实践,为他今后瓦斯研究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     责任编辑:刘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