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专家”的竹荪情
——记福建民进会员高允旺
高允旺(右)指导村民提高种植技术。
9月22日下午,当记者来到福建省南平市岚下村时,路下组的村民们已早早在路边的长凳上坐好,翘首期盼着来给他们上课的高老师。
车程一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民进会员、南平市顺昌县大历镇环保站站长高允旺每个月要跑八九趟,到顺昌县以及周边其他县的村子去免费给菇农们上课,传授竹荪种植培育的方法,解决菇农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自学成才的“土专家”
创造了竹荪亩产100公斤的高产纪录,成功破解了多项竹荪种植难题,到全国多地传授培育技术,参与起草制定福建省《竹荪栽培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撰写的《农林下脚料栽培竹荪致富》列入新农村建设致富典型示范丛书,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先进农技协工作者……在南平谈到竹荪栽培,人人都要提起高允旺。
尽管如此,高允旺却自称是“土专家”。因为他所学并非农业专业而是财会专业。工作后,在做大历镇的计生委主任时,他到农村去开展计生工作,遇到了当地村民,村民看到有文化的年轻干部,以为是技术人员,非常激动,当知道高允旺的真实身份时,脸上的失望难以掩饰。高允旺感受到菇农们对农业技术人才的渴望,开始有了学习相关知识的念头。
萌生了学习培育竹荪的想法后,高允旺第一次栽培是与一位菇农合作,在与这位菇农合作的过程中边学习实践经验,边研究书本上的农业技术。这样经过多年的钻研,高允旺将种植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探索出提高竹荪产量的核心技术,获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2004年,高允旺研发的“三增加、建堆发酵”技术,使亩均产量40多公斤提高到亩产100公斤,在全国竹荪单产中首屈一指。
过去的菇农祖祖辈辈都是在田里种竹荪的,但是由于田里种竹荪的产量越来越低,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又不能砍伐树木,竹荪的收益不尽如人意,种竹荪的人也越来越少,高允旺心急如焚。
在经过多次试验和探索之后,高允旺找到了在树林下种植竹荪的方法,竹荪本就是生长在林下的野生食用菌,为什么不能回到林下种植呢?经过反复的试验,终于找到了最适合的种植方案,2015年高允旺开始正式推广林下竹荪种植技术。
“土专家”土的脚踏实地、接地气,用实际行动证明,致富不再是空想,变成了看得见摸得到可以握在手中的一朵朵小小竹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