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艺苑>书画作品

朴中有天地 逸处袅清音——封俊虎先生书法品读

发布时间:2022-02-07    文章来源:   作者:陈先郡       责任编辑:张禹

  封俊虎先生是我特别敬重的一位兄长,为人豪爽俊逸、热忱宽厚,跟他的交往简单、畅快、如沐春风,且我们都是书法的同好,这就更增加了几分彼此的情谊。

  书法上封俊虎先生是我的前辈,在接触他本人之前,其声名即已远播圈内外而为我所钦慕。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封俊虎先生就在书坛展现出非常活跃的姿态并参加过很多重要的展览。比如,首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全国第四、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以及全国第五、六、七届书法篆刻展等,光是这些展览就让人有些瞠目惊叹,因为它们不是一般的展览,而是几年才有一次的重量级、高水平全国大展,能够入展的都是凤毛麟角,而封俊虎先生却似探囊取物一样频繁入展,可见其实力与水平。尤其是作为当年书坛风向标的“中青展”,以其对于艺术表达与创造力的重视而著称,故入围“中青展”即意味着作品对这些方面质素的强调。因此可以说,从那个时候开始,封俊虎先生的作品中就包含了继承传统与锐意进取的双重品质与感染力。

  而对这种双重品质的保持更是一般人所很难做到的,即一方面在书法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地汲取传统深处的营养,另一方面则使传统的养分服务于时代内容与个性创造的努力,并通过对二者之间恰当张力的维持以实现作品既古又新的内涵。封俊虎先生的可贵之处也在于此。我前几日品读其近作,更是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品质的一以贯之。从作品的样式及表达手法上看,包括了丰富的类型,比如,以晋唐传统为依归的草书,以北碑张裕钊为基础的碑体楷书,以及蕴含着现代审美的少数字创作等等。由此可见,封俊虎先生对传统的吸纳与时代性内容的融入。同时,从作品的内涵来看,亦给人以古质与新意交相融汇的美感。

  当然,封俊虎先生给予当代书坛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草书,所以在这里我们不妨以对其草书的品读为切入点,借此体达其书法的整体审美精神与品质内核。

  封俊虎先生的草书有着特殊的品格,这种品格尤其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是格调的古雅。其之所以“古”的重要来源在于取法与用法之古。汉末以降,草书蔚然成风、历代不绝,而尤以晋唐为高峰。封俊虎先生的草书取法晋唐,熔铸旭素,故得其古。其二,是气息的朴、逸。其虽技法娴熟、用笔丰富,但却不以华丽为表现,而体现出一种质朴的精神与潇散的气质。老子谓“大朴不雕、大象无形”,“朴”在中国文化、哲学与审美语境中是一种很高的品格,而封俊虎先生的草书恰是洗落铅华而得之于朴,故而意味深长。同时,视其草书落笔、使转连绵起伏、纵横通贯,风神潇散,故得其逸。其三,是层次的丰富。比如,其特别注重墨色的变化与和谐,在浓淡燥润之间优雅地转化与过渡,并尤其擅长淡墨和枯墨的运用,而墨色的变化不仅显示了丰富的视觉层次,也与情感与精神相连,故给人以动人的艺术效果。

  而通过以上的这些因素,封俊虎先生草书诠释了中国艺术中一个至为重要的审美旨趣:韵。黄庭坚说:“观魏晋间人论事,皆语少而意密,大都犹有古人风泽,略可想见。论人物要是韵胜,为尤难得,蓄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黄庭坚将“观书”与“观人”相类比,指出其在审美上的共通之处,这种共通的要素就是“韵”,所谓“语少而意密”,含蓄而丰富,它构成了衡量书法的核心标准。事实上亦是如此,中国艺术的雅俗之辨在很大程度上即与“韵”之有无相关,而这种韵在品读封俊虎先生的草书时可以得到最为直接的感受。其草书在连绵跌宕中所表露出来的不是雷霆万钧、剑拔弩张,而是清风明月,星垂平野,故而真若魏晋中人士,在磊落潇洒中散发着超越性的气质和文质翩翩的精神,进而将人带入一种超拔脱俗的审美之境。

上一篇言恭达自撰联墨贺新春

下一篇峰无坦途:欧爱春作品欣赏

图片新闻

更多 >>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