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2月27日下午,民进在京医卫界人士座谈会在民进中央机关举行。民进中央原副秘书长、参政议政部部长虞音,民进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高保华,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会副主任陈智周、霍勇等民进在京医疗卫生界会员以及新华社等新闻媒体记者共30余人出席会议。
会议由虞音主持。她说,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有两条重要渠道,一条是通过反映社情民意也就是信息途径,另一条是通过“两会”的提案、发言、议案、建议等。民进的医卫界会员一直以来活跃、积极地参政议政,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建议。民进中央在2007年全国“两会”前夕召开此次座谈会,就是为了搜集社情民意,更深入地了解实情,征集工作在医疗卫生岗位一线上的会员的意见建议,使会中央在此领域的参政议政工作更加切中要害,提出的建议更为切实可行;这次座谈会邀请了部分中央级媒体的记者,是希望新闻界更多地了解民进、了解民进会员、了解民进的主张,向社会更好地宣传民进。
来自中日友好医院、北大医院、协和医院、阜外医院、天坛医院、肿瘤医院、厂桥医院、中华医学会的民进会员,以及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工作人员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围绕医疗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解决“看病难 看病贵”的问题以及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等问题,反映情况,发表意见,并提出建议。
关于老百姓普遍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很多到过发达国家进修的同志都谈到,这个问题在任何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其实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看病比我国更难、更贵,只是“难”、“贵”的性质不同。人家难在要从家庭医生到大医院一级一级申请转院,难在作个手术要排队等很久时间,可能因此耽误了病情,有时许多人等不及只好自费,发达国家的医疗费用高更是自不待言。而我们的“难”难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均衡,“贵”在相比百姓的收入,我们的医药、检查等费用很高,特别是对于农村人口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由于缺乏社会保障,他们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致贫。“看病贵、看病难”主要难在农村、贵在困难群体。
财政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是造成我国医疗卫生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人群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与会同志建议:国家要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并监督资金流向,保证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加速推进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健康咨询、康复指导、计划免疫、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六位一体”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保证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尽快建立层次清晰合理的转诊制度分流病人,缓解大医院看病难问题;医疗卫生事业绝不是卫生部一个部门的事情,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要大力扶持、规范民营医院,使其成为我国医疗事业的良好补充;要大力提倡合理重复使用医疗耗材,降低治疗成本;针对药品降价死问题,与会同志提出,要对药品成本进行调研,合理定价,保证药厂合理的利润空间。
谈到医患关系问题,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已经到了必须要解决的时候。再紧张下去,不利于社会和谐、不利于医患双方,最终不利的是患者!与会者认为,社会普遍的诚信缺失导致的不信任是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有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是导致医患关系长期紧张的制度原因。由于我国没有处理医疗纠纷的专门法律法规,发生医疗纠纷后,经常使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等处理,使许多医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举证责任倒置更使医生束手束脚。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不确定性、充满科学探索的行业,这个行业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不能把医生和患者简单地等同于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与会同志一致呼吁,社会应信任医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医生不愿意医治好病人。希望媒体和医卫界共同努力,对医患关系多作正面报道,营造宽松、和谐的舆论环境。大家建议,国家应尽快为处理医疗纠纷立法,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创造一个公平的法律环境。
新闻背景: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民生热点,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今年两会前的新华网调查中,加快医疗体制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位居榜首,76%的网民把它列为“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政府主导”、“医德”成为热词。
(责任编辑:温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