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7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教育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刘运来: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经过党中央、国务院的持续努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的同时,师资队伍建设也取得了新进展。以中部某省为例,主要表现在:
 
    完善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省99个县(市、区)实行了教师工资由县级财政统一发放,已连续五年实现教师工资不拖欠,为稳定农村师资队伍起了关键作用。全省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使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农村专任教师都已取得教师资格,并评聘了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队伍建设的情况还不尽如人意,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以某省为例,主要表现在:
 
    (一)数量明显不足
 
     一是农村教师配编较紧。农村学校由于网点分散,成班率低,按现行省规定的农村小学“师生比1:23.5” 的比例配编,一些农村地区小学一个班配不到一名教师,教师极为紧张,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尤为突出。以某县为例,该县现有农村小学学生25767人,教师880人,即便按现行省规定编制计算,尚缺口小学教师217人。该县某乡小学,现有学生3384人,2002年后,教师定编为81人,师生比竟达1:40。随着义务教育的“五改六”,农村小学教师将显得更为紧缺。
 
    二是农村教师得不到及时补充。许多县级政府为减轻财政压力,每年引进教师数量还远不到退休、调离等自然减员数。在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又出现了“县城学校到农村挖教师、中学到小学挖教师”的层层拔高现象,导致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奇缺。
 
    (二)队伍结构不合理
 
    一是学科结构失衡。农村学校教师以语文、数学等传统主学科为多,政、史、地、理、化、生缺口很多,而英语、计算机、音体美老师更是奇缺,有的县就没有一个英语专业教师, “教非所学”现象普遍,语文老师教英语,数学老师教政治,有中学甚至出现一位教了十多年语文的老师而被安排教物理课。
 
    二是年龄严重老化。全省13.3万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46岁以上的有5.9万人,占总数的44%。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某县农村中心小学以下教师平均年龄达48.5岁。
 
    (三)整体素质偏低
 
    一是民师转编的教师比重较大。农村小学教师近一半是民师转编的,村小的比重更大。他们中大多第一学历是初中甚至是小学毕业。加上知识结构普遍老化,他们难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二是新进教师与过去相比素质偏低。自取消师范生包分配以来,师范生素质急剧下降,他们中考分数大多在200-300左右。一些县区引进的教师与过去包分配的师范生相比,与流失的中青年教师相比,素质上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代课教师还存在一定数量。代课教师素质不高,有的就是初中毕业了就请来教初中,小学毕业了就请来教小学。他们工资一般在150-300元左右,而且没有进修、提高的机会,这样,他们的教学质量是不难想象的,受影响的还是广大农民子弟。
 
    农村师资队伍存在的这些问题,在越是贫困的地方就表现得越突出,直接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不来,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同。如果再不引起高度重视,必将会影响今后农村的长期发展。
 
    我们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基层财政普遍困难,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足,农村教师待遇偏差,生活条件艰苦。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这也与少数地方政府领导片面重经济建设轻教育事业,重城市教育轻农村教育,本应该投入的却未投入有重大的关系。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非常敬业,他们承受着许多的困难和压力,为农村的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我们也看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队伍现状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建立一支稳定的,能适应农村义务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确保农村教师数量能满足农村教育的需要
 
    一是及时补充缺编教师。地方政府应该每年都要对农村学校退休、离岗的教师进行核实,摸清各学校缺编的情况,并定期向社会招考录用足够数量的新教师。
 
    二是根据农村教育的需要确定教师编制。从农村教育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教学点多、成班率低的特点,更加科学地核定农村教师编制,即教师编制除了考虑师生比之外,还要考虑班级数与教师比,以保证农村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可以参考有的地方实施弹性配编的做法,如村小、教学点由于学校分散、班额过小,按班级数配备教师,比例为1:2。这就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学校编制紧缺的问题。
 
    三是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建议建立农村教师任教补助津贴制度,对乡镇以下学校任教教师进行定额补助,对在边远山区、湖区、库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岗位上工作的中小学教师,除继续享受上述的优惠政策外,每月再发给艰苦地区岗位津贴,以上支出由各级财政共同负担,离开以上地区教师岗位的不再享受。在评定职称等方面,提高乡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称数额,适当降低评定门槛,扩大聘任面。要坚决禁止有关部门巧立名目向教师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的行为发生,为学校创设一个宽松、安宁的育人环境,让教师勤奋育人、热心从教。
 
    (二)完善农村教师的培育体系
 
    一是完善师范教育体系。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以综合性学院为补充培养高中和初中教师,以师范专科学校或师范院校、综合性学院的小学专科部为主体培养小学师资的体系。政府应对师范教育采取扶持政策,积极增加投入,认真解决好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分配难和对师范生收费过高的问题,提高录取门槛,保证师资质量。
 
    二是多培养农村学校紧缺的专业教师。师范院校特别是师范专科学校应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综合类课程,特别是英语、计算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教育部门可选派一些青年教师到师范院校参加紧缺专业的脱产培训。为农村中小学特设英语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紧缺学科教师岗位,由政府专项补助。
 
    三是为农村中小学定向培养教师。每年由师范院校招收一定数量的志愿长期扎根农村任教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为农村定向培养三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和四年制本科层次初中教师,招收一定数量的优秀初中毕业生为农村定向培养五年制大专层次的小学教师。各级财政在教育经费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对培养对象给予专业奖学金,学生毕业后,由县(市、区)教育局按照协议安排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享受资助的学生任教时间应在五年以上。
 
    (三)切实提高在职教师整体素质
 
    一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对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等省级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建设一批市级教师培训基地,每个县要建好一所教师进修学校。强化教研部门的职能,切实发挥这些业务部门对教师培训的作用。
 
    二是鼓励教师提高学历。鼓励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带薪学习。鼓励在职中小学教师通过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开展学历培训,实行学历培训与非学历培训学分互认。鼓励在职中学教师进修研究生课程,获得结业证书的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时优先考虑。
 
    三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加快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教师教育网联计划,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大规模开展高水平教师培训。组织省、市、县三级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校长培训,大力开展校本培训。组建农村中小学教育讲师团,送教下乡。坚持每年寒暑假教师集中培训方式,邀请名师授课,名师说课评课,提高培训实效。重视加强师德教育,搭建农村教师健康成长的平台。组织教师业务培训,不得向教师收取费用。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支教活动
 
    师范院校?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