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7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教育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刘运来: 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 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也是科技教育的竞争。为了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为了迎接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加强和改进我国中小学的科技教育,应该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偏低,中小学科技教育非常薄弱。这种状况令人十分担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许多人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认识上有误区。有人认为科技教育就是培养科学家的教育,中小学科技教育只是为有志于从事科技工作的学生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来培养“尖子”。事实上,一个民族科学素质的提高,仅靠个别“精英”分子是远远不够的,中小学科技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要对全体中小学生施以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适用范围广泛的基础科技知识和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现代公民。
 
    二是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教材、教法不适应现代科技教育的需要。现代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科技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活动课程有大纲无教材,有些学校此课程形如虚设,或只是检查时应付一下;渠道之二──学科课程中选修课课时少,有些学校不开;渠道之三──必修课教材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让学生读科学,而不是做科学、用科学。
 
    三是中小学科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科技教育设施和条件不能满足科技教育的基本要求。
 
    四是中小学教师素质跟不上。科技教育不应只是科技辅导员的事!广义上讲,每位教师都应是科学的倡导者、播种者,他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科技知识基础、科学技能、组织能力、创新意识等是决定科技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教师的科技教育素质不容乐观,一线教师能够真正重视并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很少,有的教师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科学方法,即使他可能有时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有关的知识理论。
 
    鉴于提高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我建议:
 
    1、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领导。现代科技知识范围极大,门类众多,专业林立,方法,技能各不相同,没有任何一个单位和部门可以单独承担起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全部任务,必须动员、依靠、组织全社会力量,多形式、多层次进行。要明确各级教育、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和科协在推进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各部门要密切协作,把搞好中学科技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2、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确保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教师进修科技类专业课程列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列入继续教育的内容。高等师范学校要在理科学生中进行辅导课外科技活动的教育,并加强技能训练,培养中小学的后备师资。对科技辅导教师在工作、进修等方面要提供必要的方便条件,以稳定科技教师队伍,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科技专家学者的积极性,健全兼职科技指导教师队伍。
 
    3、各级政府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中小学科技教育经费的投入,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给予长期、持续、稳定的支持。
 
  各级政府要将青少年科技馆(活动中心)的建设作为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主要标志之一,纳入建设计划。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青少年科技馆(活动中心)和中小学校的资金投入,为中小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提供必要条件。
 
  4、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化科技实践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除结合有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注意把中小学生科技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教育和科技技能的培养纳入教学之中。要结合中小学课程改革,在各类课程中不断强化科技教育内容,逐步实现必修课渗透科技教育,选修课开设科技教育专题,活动课强化科技教育实践活动,课外(校内外)的科技教育,是中小学生科技教育的完整体系,在科技教育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要坚持课内外、校内外科技教育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将科技教育作为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计划。要保证必要的师资及课时,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三方面推进科技教育工作。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