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7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其他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刘运来:大力加强社区体育场馆、场地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区,和谐邻里,和谐交友,党委和各级政府在这些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很多成果和经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文化不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城市社区体育健身活动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自觉行为,体育活动的目的已从单纯的强身健体发展到集娱乐休闲、社会交往与强身健体融为一体。但是社区发展的不均衡,社区体育锻炼的空间和场地相对缺乏,制约了广大群众体育锻炼的激情。现在最可供社区利用的场地只有社区内的中、小学以及社区内的公园,但中、小学的运动场地并不大且不对外开放,放学后中、小学大门是紧闭的,于是场地的缺乏则成了制约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例如,中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放学后,节假日想进行一些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等运动却无处可去,相比之下网吧是随处可见。由于条件限制抑制了孩子们的体育热情最终把孩子逼进网吧,这对正在长身体的学生身心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另外社区体育锻炼的特点是以家居为中心,以就近锻炼为基本选择的原则。在选用运动场地上,大多数居民是选择在不需要任何费用的公路、街道、免费运动场地及空地上进行,街边公园、绿地也是人们经常锻炼的场所。对于收费的如羽毛球馆、网球馆、保龄球馆、游泳场等年轻人也只能偶尔光顾。由于体育场地少,不少居民选择了在街道路边的锻炼方式,路边空气污染严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大,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为此向政府建议:

1、政府要加大社区的体育场馆和场地建设,以小型、分散为原则,为方便居民就地、就近锻炼提供场所,也可发动社区争取社会公益赞助,利用社区空地,设置体育锻炼设施,为社区体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2、要制定相关的社区群众性体育锻炼管理办法,指导社区群众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

3、在目前体育场地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单位、学校的体育场馆应在清晨、傍晚和节假日,在加强管理,不影响单位、学校正常活动的前提下,适当对外开放,以解决目前体育场地不足的问题。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