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7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三农问题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张承芬:要高度重视农村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农村消费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食品已成为继种子和农药之后,排在第三位的“农村消费者最不放心”的产品。


一、 问题

  各级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的安全问题,一直把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作为工作的重点,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整治市场多集中于市区和城镇,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处于空白状态,成为监管不到的盲区。目前,农村小商品可谓是星罗棋布,这些小商品在极大方便农民群众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卫生条件极差,食品摆放混乱,甚至与农药混杂,有的积满灰尘;劣质、过期、“三无”小食品随处可见;许多加入了色素、防腐剂、甜蜜素,菌落数、大肠菌群、过氧化值等的指标严重超指标。

  农村幼儿园、中小学校门口的商品摊点经营的面向学生的“一角钱食品”很多既无厂家也无生产日期,纯粹的三无产品。很多农民在学校的门口兜售自制的食品很难保证卫生。

  农村种植、养殖尚未达到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不合理的药物、激素的使用,使的药物的残留严重超标,从源头上造成了不安全的因素。

  民以食为天,大量劣质食品流入农村,使农村成为“消废市场”农民成了最终的受害者,严重的威胁到农村人口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农村中的青少年。农村食品安全事关农村的稳定与发展的大局,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二、对策

  食品安全贯穿于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多个环节,是由企业、政府、消费者共同构筑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全社会都动员起来,才能收到好的治理效果。

  1、加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生产无害化的农产品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最基础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工作,对现有的农业资源进行整和,逐步将“公司加农户”的方式转变为“公司加基地”、“公司加农场”的模式,发展隔离式的现代化农业,推广HACCP与SSOP等科学的管理体系,从源头上提高农副产品质量。

  2、对农村食品生产加强管理

  对不符合食品质量和不符合食品加工条件的一律要强行关闭,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违法的成本。

  3、提高农民的维权意识

  广大农民对于伪劣假冒食品,除了出现重大的事故,一般都是忍气吞声,而不是积极举报维权。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农民进行权利教育,提高维权意识,最大程度的调动广大农民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县级食品安全监督部门要专门设立农村食品安全监督举报电话,奖励举报人,并将处理的情况即时反馈社会及当事人。

  4、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安全监督的力度

  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条例》,食品的生产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目前在执法的体制上还缺乏与此相关的配套法规,管理体制比较的混乱,有必要尽快建立食品安全监督联合执法机制。

  5、执法要经常化和广泛化

  目前的执法“一阵风”现象比较严重,风头过后,不法之徒又会卷土重来,制假贩假再度泛滥,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为了有效的解决农村商品安全问题,应该将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列入相关部门的日常工作范围,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坚持不懈地开展工作。

  6、构筑农村食品的安全防线

    (1)查三证。严厉查处无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营业证的违法行为,不具备的坚决予以取缔。

    (2)严格准入。严格实行食品安全农村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查企业生产条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出厂检验。

    (3)强化证后监督。强化对向农村输送食品的生产企业的巡查、回访、年审、抽查等管理制度。

    (4)明确责任。明确企业法人代表作为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强化农村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安全、法律责任。

    (5)抓源头。对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包装材料等要加强安全性管理。

    (6)严厉打击。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等违禁化学物质的行为。

    (7)儿童食品专项治理。对儿童食品要加大监督执法的力度,进行专项治理。

    (8)加强农村的宣传教育。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