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循环经济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符合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业经济形态,对实现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1.有利于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农业循环经济以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积极发展节约型农业,从根本上消除农业经济发展与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
2.有利于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农业循环经济实现了农业产业内部物质与能量相互交换,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如发展沼气既能合理整治人畜粪便、秸秆和垃圾,又能提供清洁用能,并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土壤改良、植被恢复、小流域治理等农业工程对遏制环境恶化具有重要作用。
3.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循环经济的闭环物质流动模式和集约化经营,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深化了农产品加工,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最终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二、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与技术
1.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 发展设施农业,探索多层次、多序列的立体农业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如土地轮作制中作物的合理搭配;单位土地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业资源的最佳投入。
2.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
实行养殖废水、沼液以及农产品加工废水的土地使用;农村生活废水的集中处理和回用。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如水稻覆膜旱作和薄露灌溉;积极推广农用保水剂和作物经济用水技术。加强污染水体的修复技术研究,保护好有限的水资源。
3.农产品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
秸秆处理和还田;秸秆作为生物质能产气,废渣回田作肥料的循环利用;农产品加工综合利用,如果树、桑枝等废弃物生产食用菌,以及菌渣发酵制肥等。
4.农业产业链发展模式
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产业链发展,如围绕猪场废弃物生态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形成了“猪、蚓、鳖、草/稻、梨/茶、羊”多元结合的新型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种植业、加工业和其他工业的产业链发展,如水稻生产;稻草用作生物质能源和纤维素原料;米糠油的提取和保健油开发;糠渣生产植酸和肌醇医药化工产品,使稻谷产品的价值成倍增加。
三、对策和建议
1.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强化农民的环保和生态意识。加强对农民的生态农业知识教育,使农村树立农业循环经济观念,掌握发展生态农业的技能。发展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新型生产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构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体制环境和增长机制。制定农业循环经济有关法规与配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完善政策补偿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完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扶持政策。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的投入机制,编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区域性规划。依靠科技创新,积极培育民营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组织参与农技推广,建立“农业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基地”的科技创新推广模式。
3.增强生产经营主体能力,培育农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引导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促进土地等要素向专业大户集中,提高要素优化组合和配置效率;通过引导工商企业和民营企业积极投资,催生和培育一大批农业企业;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组织生产、推广技术、推销产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4.做好农业循环经济各项基础工作。完善农业循环经济的产业化经营组织体系,提高规模效益;加强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建设,实现农企互动、产销对接。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网络,推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组织先进典型的推广及技术交流,让农民可看、可学、能学,以点带面,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 界别:民进 主题词:现代农业 农业循环经济
(责任编辑:张政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