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7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三农问题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张自立:关于建立中、西医并重的新型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议
 
 

 

长期以来,中医药以简、便、廉、验的特点,在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深受广大农民欢迎。近年来,存在中医药被严重边缘化的问题,使其在农村健康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被严重削弱。这也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主要原因。

 

近二三十年来,中医药发展速度远低于西医药,尤其在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中有逐渐消失的趋势。然而,我省许多地区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而且历史上名医辈出,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当前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工作中,必须充分重视中医药的作用,发挥中医学的优势。建立中西医并重的新型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是解决目前农村缺医少药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现状和问题

 

1、认识不到位,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对中医药的不正确认识,仍有不少人认为中医药只能解决一些慢性疾病,在县乡村卫生网络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医药的重要作用,在县级医疗机构中,中医院发展明显滞后于综合医院;由于中医药收费过低,致使不少县乡村卫生机构重西轻中,中西医发展不平衡,中医药特色不突出、优势不明显,中医药的阵地不断缩小。

 

2、相关法律法规限制了中医药的发展。现有的《职业医师法》和《药品法》是参照西方医学药物方面法律法规建立起来的,比较适合西医药,却忽视了中医药的特色,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条例》是新颁布的,但其中很多标准仍然来源于前述两法,对中医药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有限。

 

3、现有中医药卫生人员教育、培训体制与实际脱节。过去农村中医药卫生人员,有的是师徒传承,有的是培训的赤脚医生,但是按照卫生部的规定,这些人员难以取得医师执照,民间中医师求证无门。现在我国的中医药教育主要是高等学校教育,但存在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农村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大学生不愿回到县乡医院工作。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等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后继乏人,严重限制了中医的生命力,使许多老中医和农村的偏方、验方、单方以及许多宝贵经验失传,致使中医学发展受到限制。

 

4、中医药科研水平较低,药品研发缓慢。同飞速发展的西医药相比,中医药科研进步极其缓慢,使得中医药使用领域长期得不到有效扩展。

 

二、对策与建议

 

1、落实现有国家政策,鼓励中医药发展。

 

中医的全科性使其在改变农村缺医少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