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7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文化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刘运来:关于让国学教育进入课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建议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涵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也反映了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深化。

  但目前存在的社会现状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日渐甚微,《诗经》、《大学》、《论语》等曾在中国盛行2000多年的经典读物淡出了各类课堂,《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名扬四海的童蒙教材逐渐消失。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让孩子苦学外语而丢弃国学经典,许多中学生能熟练的阅读英文书籍却看不懂文言文章;满口的西方格言警句,而对东方的古老智慧却知之甚少;校园中许多人追崇影星歌星、大款大腕,而对我国古代圣贤先哲名字非常陌生;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等节日文化,麦当劳、肯德基、汉堡包等饮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内不少青少年的青睐,而他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越来越淡漠忽略;现代人的整体语言表达水平下降 ,传媒及文化人的语言表达失去典雅与古风,变得浅白粗俗,致力于国学研究的大师更是后继乏人。尤其堪忧的是,青少年科学技术知识水平是提高了不少,但思想道德建设的确存在缺陷。有的青少年学生娇生惯养,好逸恶劳,攀比享受,不思进取,乃至违法乱纪,打架斗殴。就此反思,不少有识之士已经觉悟到这与我们的国民教育体系长期以来忽视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为主的国学教育有关。我们在学习、吸取国外先进文化的同时,更不应忽视五千年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其目的大致为四个层次,即个人道德素质的全面养成、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核心就是崇尚和谐理念、提倡和谐精神,“和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既是一种哲学原则,也是一种社会秩序,一种社会理想。是和我们现在追求的个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家庭幸福、国家安定、世界和平相一致的。

  最近几年,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几个东亚国家,已经成功地运用儒家文化,把它和商品经济结合起来,创造“儒家资本主义”模式。欧、美、澳、亚地区国家已经建立了一百零八所孔子学院,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我国国内一些专家也在呼吁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已有不少省市学校在进行国学教育试点。南昌市西湖区珠市小学、南昌大学附属小学等学校近年来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同时,提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办学思路,开展“博文国学”、“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学习实践活动就已取得明显成效。


  针对目前传统文化缺失、“道德困惑”的突出问题,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议在我国大中小学全面开展以传统文化经典为主的国学教育,萃取中华文化的“精神要义”,以奠定伦理道德根基为出发点,结合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要求,培养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新人。建议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一、建议各级政府将国学教育作为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的一项举措,融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教育、共青团、青联、妇联、关工委、财政等各部门积极配合,充分运用新闻、出版、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营造全社会重视国学教育的浓浓氛围。

  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宣传国学教育的重要意义,设立层级系统较为完善的专门机构,组织有关专家专题研究,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列入教学大纲,融入到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培训师资力量,明确教学要求。分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系统整合相关内容,编写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国学教材,制作多媒体、卡通动漫画等音像资料。各学校可从内容、方法、步骤等方面,创造性地制定富有地方特色的教学科研校本计划、校本教材,将开展国学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构建起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国学教育网络。可与高校、科研究院所、楹联协会等机构携手联合,创建博文国学馆,通过专家引领、观看讲座、在经典诵读中明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在社会活动中践行。    

                                       
  四、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方法。根据不同的年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采取诵、演、唱、画、写并茂的形式。如:南大附小在国学教育中开展班级诵读联谊会、“诵读之星”展示会、诗画征稿、手抄报、“我与经典”征文、汇报演出等教学实践。

  五、在国学教育中注重四个结合:

  1、将开展国学教育与学生心理智能的不断发展相结合,让学生背诵一些美文佳作、名篇警句,让学生心底多一些优秀文化传统的积淀,多一些感悟。 

  2、将国学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重点加强符合时代要求和校园精神的国学经典的学习,使其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3、将国学教育与特色德育活动相结合,精心设计、周密策划具有特色的德育活动,并将国学教育有机地寓于各项活动之中,提高国学教育的实效性。让青少年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养成道德行为规范、夯实思想道德基础。

  4、 将国学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经典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国学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1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