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7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文化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赵光华:树立统一基于文化的战略意识,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各位委员:

新时期以来,海峡两岸的政治经济情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几代领导人关于台湾回归祖国、祖国实现完全统一的谈话深入人心,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亦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台湾当局中的台独势力背弃起码的政治承诺与公信,越来越猖獗地妄图将祖国宝岛台湾分裂出去。台独势力的倒行逆施不仅遭到全体中华儿女的唾弃,同时在世界的公理与良知面前也越来越孤立。祖国完全统一的大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面对海峡两岸的新情势,谨向大会提出文化交流促进祖国统一的建议。

一、贯彻“四诚”精神,构建两岸和谐的文化基础

胡锦涛主席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两岸中国人完全可以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真诚相待、坦诚相商,精诚团结、热诚合作。

“四诚”的提出,其情切切,其谊融融,令天下炎黄子孙无不动容。胡锦涛主席提出“四诚”,为建构海峡两岸和平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情感动力与道义原则。“四诚”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最可宝贵的精神价值。“诚”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道德范畴之一, “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宇宙的最高本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道德的最高原理,是政治的最高准则,是处世的最高信条。胡主席提出“四诚”,体现了坦荡的政治襟怀,同时也体现了深远的文化诉求。贯彻“四诚”精神,就能为建构两岸和谐关系打下坚实深厚的文化基础,为促进祖国完全统一创造充分可靠的文化条件。台湾的那个陈水扁,违反承诺,背信弃义,数典忘祖,出尔反尔,就是不“诚”。我们就是要以“诚”战胜台独势力的不诚,发扬中华文化强大的道义力量,粉碎台独阴谋。

二、“三力”并举,两翼先行,逐步创造统一基础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需要开展多方面的艰苦复杂细致深入的工作。这些工作可以概括为三种力量,就是:政治上发挥强大的感召力,经济上发挥强大的吸引力,文化上发挥强大的凝聚力。

政治上发挥强大的感召力,要求我们为统一创造尽可能广泛的、最大公约的、起码底线的、从而为海峡两岸都能充分普遍认同的政治基础。胡锦涛主席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具体明确与充分高度地评价孙中山先生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在政治上无疑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发挥这种政治感召力,一方面能够最广泛地团结爱国统一人士,另方面又能最大限度地孤立台独分子。

经济上发挥强大的吸引力,要求我们充分发挥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雄厚实力与巨大潜力,为祖国台湾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与后盾,要求海峡两岸进行更紧密的、多方面的、多模式的经济合作,充分地体现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道理,形成合力,优势互补,良性循环,实现双赢,为祖国统一提供强大的经济动力。

文化上发挥强大的凝聚力,要求我们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进台湾同胞的认同感,这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的非常重要的方面与途径。民进中央已连续举办四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每届均有不少台湾各界人士参加,取得了积极的影响与良好的效果。甚至有台湾“泛绿”人士参加几次研讨会后立场转变,拥护祖国统一。

实现祖国统一,政治为中坚,经济与文化为两翼。在目前海峡两岸的具体情势中,三力并举,文化与经济两翼先行,这样就能逐步为统一创造坚实广泛的经济文化基础,以收水到渠成之势,最后实现政治的圆满收官。

三、树立统一从文化始的战略意识

树立统一从文化始的战略意识,着眼于“中国文化”来促进统一。不管两岸各界对“中华文化”及其发展前景具有怎样不同的评价、理解、构想、设计,希望中华文化能够在现代世界潮流中焕发青春,充满活力地走向未来,却肯定是炎黄子孙的共识。这共识源于一种与民族生存共始终的深层文化心理,即一种原始悠久深厚强固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是任何政治分化、地域阻隔都无法消除的。因此,把统一的基础放在文化上,更能找到一个普遍认同的层面,更能贴近民族的共同心理,也就更能提供一个广阔的回旋展开的余地。

四、全方位开展两岸文化交流

从执政党、参政党、文化团体、教育团体、学术团体到各类社会组织,都应成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自觉积极力量,都应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来建构两岸的和谐关系,培育两岸的文化共识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