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7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文化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曹维新:关于建设西夏印刷博物馆的建议
 
 

 

  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1991年,在贺兰山拜寺沟方塔废墟出土了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经我区著名考古学家、西夏学专家牛达生研究,认为是现存世界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将我国木活字发明和使用的时间,从传统元代的方法提早到宋代。1996年,这一发现和研究成果经文化部组织专家进行鉴定确认。为此,牛达生先后获得新闻出版署、文化部两项部级奖,被媒体称为“改写印刷史的人”。《本续》也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禁止出口的64种文物之一,并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据悉,韩国将印于公元1377年(中国明洪武十年)、现存法国的汉字古印本《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本。并且通过频繁的外交活动,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列入“世界纪录遗产”。同时,韩国学者又将从唐代传入古新罗都城(庆州市)的汉文《无垢》经印本认定为古新罗所印,并以比敦煌发现的《金刚经》早100多年为由,说这是世界最早的印刷品,声称印刷术是韩国发明的,要“树立韩国在世界印刷文化的中心角色”。还在发现《直指》的清州,投资113亿韩元,兴建了面积3300多平方米的“印刷博物馆”,在世界上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并将这些所谓所果写入中小学课本,宣称印刷术是韩国发明的。

  面对这一挑战,我国学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反驳了韩方的意见。1996年,国家在北京建成了“中国印刷博物馆”,以展示我国在世界印刷史上做出的卓越贡献。

  20世纪,在我国各地发现的古文献印刷品中,西夏文献占有突出的地位。海内外现存的西夏印本有五六百种之多,达15万页以上,但至今尚未发现宋元时期的汉文活字印本。

  除《本续》外,198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西夏《维摩诘所说经》,也被专家认定为世界最早的泥活字印刷本,并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同。最近,宁夏文物工作者对贺兰山山嘴沟发掘出土的西夏时期佛经文献《妙法莲华经集要义镜注》进行研究发现,其中一卷末页的题款,记录了参加印刷该经文人名及其工作分工,这是西夏使用活字印刷书籍最直接的证据。又一次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是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国。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祖国文化传统,保护好祖先留下的文化、科技遗产,我们建议:在古西夏国的首都银川市由国家规划建议“西夏印刷博物馆”。收藏、复制与西夏印刷有关的文物和史料,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向国内群众和世界展示我国古代印刷术的伟大成就;设立古印刷术模拟室,展示活字印刷的工艺技术,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责任编辑:张政泽)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