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7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文化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朱永新:关于抢救昆曲传统折子戏的建议
 
 

 

  

提案事由:

20015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文化部和财政部制定了《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方案》,决定拨款5000万元,从2005年至2009年每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用以抢救、保护和扶持昆曲这门古老艺术。昆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演出并在国内高校巡回展演,《长生殿》赴比利时演出并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巡回演出,均取得了巨大成功,影响深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昆曲演出阵地缩减、人才严重缺乏、大量传统剧目失传、艺术水准整体下滑的情况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昆曲的传统折子戏的抢救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高度重视。

昆曲之所以有资格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不是因为我们创作了多少昆曲新剧目,而是集中地表现在它今天仍然拥有许多以传统手法演出的折子戏。它们是全本中的一折,或几折,底子深厚,往往是其全本最精彩之处,反映了昆曲在明清时代就已经达到的高度成熟完美的古典阶段。1980年代,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折子戏抢救学习班曾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应着力保存和发掘处于全球化中昆曲自身的独特性,即当前最核心的当务之急是传统剧目和表演手法的保留和挖掘。

我们认为,只有把昆曲遗产认真地继承和保护好了,并且传下去了,昆曲遗产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我们这一代人才算是真正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先抢救保护,后创新发展,这是昆曲事业轻重缓急的战略抉择。

因此,在全国昆剧界采取非常措施抢救传统折子戏,应该是振兴昆曲的当务之急和基础工程。

 

本案建议:

一、国家每年从1000万昆曲基金中拨款500万,主要用于抢救、继承。

二、成立新的昆曲传习所,地点设在苏州市原昆曲传习所,抽调全国昆曲院团的老艺人和中青年骨干,集中几年时间主要搞抢救和继承工作。全国昆剧是一盘棋,各地各团也是一盘棋,把昆剧界有关机构和老中青人员等联合起来,很有必要。现在,全国的昆曲老艺人已很少,而且不少人的年纪已经很大,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远不能与上一辈相比,学戏少,演出实践少,对昆剧遗产总体来说掌握不多,只有把他们聚集在一起,有计划地共同回忆,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才能把从上一代学来的传统折子戏一个个地恢复出来,再经过专家鉴别,加工排练,认为合格后,再传承给下一代。这样的大工程,唯有一盘棋,组织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