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7年两会专题 > 热点人物 > 陈守义 > 相关报道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陈守义:环保监管仅有“风暴”是不够的
 
 

 
全国政协委员陈守义。 人民网记者何萌摄

  人民网北京3月4日讯  经历一天春雨之后的京城飘下大片雪花,这场“正月十五雪打灯”的瑞雪把北京阴霾的天气一扫而空。

  “北京的天空看起来比以前好多了。”政协委员陈守义看着窗外的雪景向记者说道。陈委员对环保问题十分关注,本届两会带来了《环保监管仅有“风暴”是不够的》大会发言。

  新年伊始,国家环保局再次掀起了波及22个省市,席卷钢铁、化工、电力、冶金等12个行业的“环保风暴”。这是继2005年、2006年之后第三次也是力度最大的一次“环保风暴”。但是这次“环保风暴”在一片叫好声中开场,最后又在无奈中默默收场。归其原因,陈委员认为根源是环境违法成本低廉、法律法规偏软、公众对环境治理参与度过低。

  加大排污处罚力度刻不容缓

  陈守义委员介绍说,从统计显示的数据看,我国环境违法成本平均不及治理成本的10%。环境违法成本低廉,是我国环境保护中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很多污染事件的主角都是它的受益者。排污企业宁可接受处罚,也不使用闲置的环保设备。“从市场角度讲企业当然要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当环境治理的成本低于违法排污处罚的成本时,企业会自觉地去进行环保建设,反之环境治理的成本高于违法排污的处罚的成本,企业当然会趋向成本低的一方,”陈委员从经济角度分析了环保监管的办法:加大排污处罚力度刻不容缓。

  污染事件要追究企业、部门负责人责任

  在对待环保问题上,中央的态度是再明确和坚定不过了。可是一些企业和部门敢于有令不听、有禁不停。置长远利益于不顾,顶风行事,违法运行。这与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置上”的价值取向有关,同时在以往环境污染事件处罚中,对责任人的处罚是少之又少,即使处罚,也是轻之又轻,很难起到震慑作用。经济指标上去了,政绩有了,在排污问题上受些小小的处罚又何足挂齿。

  最后陈委员表示,解决环境问题,要紧的是加快体制改革与法律修订,让环境保护成为一种“国家意志”,建立环境诉讼和司法审查制度,让法律法规条文更符合现实情况,使违法者难逃其咎;建立包括信息公开和法律问责在内的公众参与机制,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公益事业,不应是政府环保部门孤军奋战,而应成为社会各界共同的呼声,人大的司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都应成为环保监督的利器。

  陈守义: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浙江省副主委、宁波市政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温迪)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