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每年15%至20%,而科教文卫等方面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从1992年至2005年却基本没有增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这三项基本公共服务,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2007年,这种现状将得以改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高等教育奖学金、助学金将由18亿元升至95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
委员观点:
长期以来,政府的自身改革一直在稳妥地推进,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缺乏实质性的进展。在陈守义委员看来,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职能的错位。各级政府长期扮演"市场助生婆"的角色,把经济建设作为首要职能,把主要的精力和大量的财力投入于资源配置和投资支出,结果导致本应由政府承担的一些社会公共需要支出,因财力紧张而不能给予充分保障,尤其是公众最迫切需要的民生领域的政府支出比例过低,市场意识被过度渗透到公共领域。近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带动下,各地政府都在强调新增财力要惠及全体人民。多年来一直在关注政府职能转变课题,对此,陈守义委员有着深切的体会,他指出,尽管各地政府在转变职能上有了新的认识,但如何形成公共服务可持续的财政支持体制,提高公共服务品的财政比重,如何让这些纳税人的钱真正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还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科学、规范的政治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长效机制。
今年,中央政府又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更迫切需要乡镇机构改革,为乡村社会提供优良公共服务。俞正委员对此有一些担心,他说,随着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各地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机构进行了一些探索性改革。但许多地方改革仍没有脱离计划经济的框架,其运行管理色彩较浓,服务色彩较弱。他呼吁重塑乡镇政府职能,围绕新农村建设所需来设置乡镇机构,改善政府在新农村供求结构上的矛盾冲突。
(责任编辑:温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