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有党风,民有民风,学界要讲究学风。尽管党也有个学风问题,民也有个学风问题,可是对学者来讲,学风问题尤为重要。中国学者的学风从来都是严谨的,因此中国的学术成就早已成为世界学术之林中的参天大树。但是,也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学风不无值得净化之处。学风是学者的骨骼和灵魂。学者既然姓“学”,在价值评价中就应当以学为大,以学为高,其它的都是等而下之。
哪些属于“其它”呢?一是官位,二是金钱。如果加权的话,在学者心目中,学是9,官与钱分别为0.5。如今大学生不分文理,报考公务员的意愿都很强。这不能只责怪年轻人,这与官本位蔓延,与学者在追求官位有关。在把学者当臭老九时,应当为学者的名和利大声疾呼;在有些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时,则应当指出争名夺利是做学问的绊脚石,至少是分散了精力。时间是个常数,把精力用于争名利了,还有时间做学问吗?学者应当视荣华富贵如粪土,视前呼后拥为对思考的干扰,视溢美之词为麻醉学术的毒品。
学者是考人的、评人的,还品不出阿谀顺旨、阿尊事贵有几两重吗?学者要投身于火热的生活,更要甘于寂寞。生活是采矿,寂寞是思考。“学而不思则惘”。思,就是分析、归纳。分析需要冷静,归纳需要冷静。思,就是逻辑推理。逻辑推理仍然需要冷静。学者成天沉沦于“鲜花”、“美酒”之中,怎么能静下心来思考?学者要有理论勇气,要有抓住真理,所向披靡的大无畏气概,不迷信,不媚俗,不图一时痛快。对不了解科学史、政治史的人搞迷信,尚且要批评,对肚子里有成百上千个风云人物的兴衰史,有一个又一个科学家的正史、野史和艳史的学者来讲,如果还搞什么迷信,怎能原谅呢?批判的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组成部分。唯唯诺诺,点头哈腰,诠来释去,没有了批判精神还像学者吗?
批判也包括批判自己。学者最勇于修正错误。不知怎么搞的,近年来,有些学者爱把自打扮成“完人”,批评不得。“完人”!可能吗?科学吗?学者向实践低头决不丢脸。实践是学术的一级裁判。姓“学”的要听姓“实”的。当然,实践不同于一次性实验,是长期的实践,换句话说,学术还要接受历史的裁判。确立了只服从“实先生”和“历先生”两裁判的理念,学风就会端正,学术定能繁荣。
愿2007年,在两会春风的吹拂下,成为学者的学风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