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千姿百态、风情各异的古村镇是中华大地上最大的文化遗产,古村镇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少数民族的许多文化遗产也在古村镇中,但是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冲击下,古村镇正在迅速消失。一方面,以建筑为主体的整体上的瓦解,如竹楼变洋楼;另一方面则是村镇内部历史文化遗存的大量流失。
此外,文化遗存的流失与近20年大批古董贩子走村串乡所谓“淘宝”有着直接关系,群众不了解这些遗存的珍贵历史文化价值,许多与其地域有重要关系的文献与器物被廉价买走。
观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今年的提案建议为重要的古村镇建立小型博物馆,不要让它们成为“文化的空巢”。
冯骥才建议,博物馆要小型且富于实效,不能劳民伤财,条件较差的贫困地区,甚至只需先有几间房,以抢救性收集为主,收集内容包括特色家具,古代农具,历史文献,文化器物,以及其他各类文化遗存,然后进行整理、分类、陈列。同时,各地古村镇博物馆应突出地域特色,或重点突出某一种当地富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避免建成简单统一格式的村史博物馆或民俗博物馆。冯骥才特别指出,要明令禁止古董贩子到古村镇所谓“淘宝”,杜绝遗存的流失,把千百年的文化成果留在当地,同时,要向村镇的群众普及遗产知识,保护好古村镇的文化整体。
(责任编辑:温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