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是各项综合国力发展的基础,决定着国家的发展前景。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国际竞争的有机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与世界文化进行对话、交流,已成为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中华文化只有得到继承和弘扬,并不断提高“走出去”的能力和实力,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所提出的严峻挑战,为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为世界的和平、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此,民进中央建议国家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具体建议如下:
1.制定对外文化战略,建立资助和扶持对外文化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既要明确主题、内容、方法、步骤,又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不同时机有的放矢;既要有长期(十年、二十年)规划,也要有短期(一年、两年)部署;既要重视总体战略规划,也要重视战术和细节。
2.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实施“品牌战略”,推动国内公认的优秀作品和国内知名的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化产业走向世界。
3.将国家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例如“中国艺术周”等活动纳入构建“大外交、大外宣”格局的总体规划,建立财政支持的长效机制。
4.充分发挥民间文化社团、文艺机构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通过专项资助、税收优惠、扩大出口权等政策措施扶持宣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文学、文艺作品和演出走出去。
5.借鉴我国灵活、宽松、自由的外贸政策,加快壮大自己的文化跨国公司,促进中国的文化输出。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有:最大限度地放松文化产品的出口审批;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文化代理和中介服务;鼓励国内文化企业集团与国外文化企业的兼并收购或非股权联系的跨国战略联盟(例如江、浙、沪的“国际会展经济”兴起,尤其是上海为配合“申博”将与国际合作建成一个非常壮观的会展产业带);采取强有力的举措,促进中文语言的国际传播,以此作为文化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导,办好孔子学院,使之成为传播优秀文化的载体。
6.根据我国改革实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文化管理体制、发展战略的可以为我所用的成功经验和资助文化组织的做法,如美国的高效率文化基金,法国的政府投入,芬兰的内容开发,日本的高端战略设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