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8教师节专题 > 师德大家谈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践行师德 铸就师魂
 
 

  “人就是人,而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马克思

  青少年为国之希望,民族之未来。党和政府对他们无限关爱主要是通过教育工作者长年累月对青少年进行培养教育来实现的。对学生的爱必须是公正无私的,决不能存丝毫偏见。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春天,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能以个人好恶而爱“优”嫌“差”。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为了更好的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公民,需要认真研究学生观的问题,努力确立现代学生观,找准教育与知识经济的结合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 

  学生是人,是富于生命意义的人,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朴素观,也是第一位的学生观。 作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重要支柱、学校教育的主导者——老师,不仅要传播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传递给学生以人的情感和生命的脉动。把自己的生命溶入学生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角落,使之富于生机,充满希望。

  教育就是感受爱,播撒爱,收获爱的双向劳作。教育的职责就是首先让学生感受到人世间的真善美。让学生感受到被爱的幸福。其次,才能要求学生施与他人爱。最后收获被爱与施爱的愉悦。教师在这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既要给予学生真爱,也随时收获着学生回报的真爱。所以这是一种双向的劳作。任何一方的劳作不是发自真心,都不会使这项劳作结出硕果。

  1、爱使教师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教师对学生真正的爱是一种强烈的不可抑制的愿望,这是一种要把你认为是自己身上最好的东西献给学生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培养集体的方法》)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只有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真爱,才能使我们的爱具有理性的尊严。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一位学生。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只有“爱”才是教育的核心,才能促使教师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2、爱使师生心灵沟通

  班级是一个群体,学生是一个个体。教师与这个群体及群体中的个体的交流都是靠“爱”来维系的。“亲其师,信其道。”年龄越小,情感在传授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建立师生间的相互信任,构建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需要用我们的力量、智慧、信念以及人格的魅力去赢得学生的爱戴。只有构建海这条情感纽带,教师才能和学生心连心。才能更海的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师生之间构建情感桥梁的“爱”,对于双方而言不啻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3、爱意味着对个性的尊重

  对学生的尊重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的精神交往中放下教师的架子,视学生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隐秘,甚至学会运用他们表达思想与情感的语言,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我们应该承认每一个个体与其他人的不同,不去评价孩子的个性,只评价他的做法。尊重学生还意味着为学生的每一点变化喝彩。爱的艺术正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他感到在劳动中、在付出中取得成绩的喜悦。应该个别面对每一个个体的人,不仅指教师的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时间上的耗费,更主要是指“爱”,每一个学生对“爱”的不同需求教师都应尽力满足,充满爱的教育过程才能培养出性格健康的人。

  “文化教育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人……在美的领域所能扩展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因为道德状态只能从审美状态发展出来,而不能从自然状态发展出来。”
                                                                 ——席勒

  大自然是美的,人生也是美的。做为一名教师我们更需要美。教育是一种艺术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美”来设计和营造自己的教育活动。

  教师的工作是繁杂的,琐碎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也必须去发现它的美。我国老一辈教育家徐特立说:“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与愉快的事业。它对国家人才的培养、文化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以及后一代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工作的价值,并不像其它职业,立竿见影,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许你的努力得经过几年或十几年,有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体现付出的价值,但是这种价值是无物能比的,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学习师范的人,本来是教少男少女的,是教少男少女做人的。”这里的“做人”,显然是教学生做完美、正直的人。这就是一种美,一种精神上的美。

  在当今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谁能与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相处,保留这一片净土,是我们教师。我们作为教师应该珍惜这每一个人生命中短暂的童年时光,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认识到人的真、善、美,这是我们的职业道德,也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美的体现。

  1、在自己的心底播撒美的种子

  教师,首先要学会在自己的心灵中播撒美的种子,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种子去开发学生们的心田!这种播撒需要选择,需要耐心,更需要有辨别真假、善恶的本领和对生活的挚爱。为自己播撒美,自己才能成为美的化身。根据长期的理论与实践,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和道德的象征,老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师如父母”不仅表明了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说明了老师对学生行为和心灵的导向作用。因而,老师只有自己“美”起来,才能成为美的使者。为学生播撒美是教师职业的追求。一个教师的工作过程就应该是不断地播撒美,他只有不乏种子,不倦乏精力,不畏劳苦,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才能使自己美的种子不断在学生的心田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师德是教师的灵魂,美是师德之魂,只有不断用美的尺子去度量自己的教师,才能成为“为人师表”的楷模。

  2、擦亮自己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播撒美的种子固然重要,但若不能发现美之嫩芽,就会失去播撒美、养育美的动力。美需要发现,需要呵护。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已有的美,采撷新的美的种子,为播种打下基础。我们常说老师要有“爱心”,可有的老师为什么总是缺乏爱心呢?原因不是他不爱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是爱的前提,没有美便谈不到爱!我们的学生中有白天鹅,更有丑小鸭,我们只有擦亮美的眼睛去寻找,才能发现他们身上星星点点的美!有了这些美,就有了爱的源泉,有了爱的浇灌,美的种子才可能播撒并茁壮成长!发现美,不只是变换观察的角度,降低美的标准。因为“美”没有原则,美是一种感受,只有我们老师使自己的灵魂充满美的本质,拓广心胸,才能拥有洞察“美”的目光。

  3、做一个不懈追寻美的使者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生理性的美无法永驻,精神的美才能永恒。美的身影,才能使自己的心田不会荒芜;因为精神之美如不培育,也会消失殆尽,甚至蜕化变质!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只有站在时代的前列才能使自己的美永葆青春!试想一下,拒绝接受新鲜事物,逃避学习新的思想、理念的人,其灵魂能不腐朽吗?而腐朽的东西会是美的吗?由于老师职业的特殊性,其不仅要求教师要超越自己的同龄人,还要超越自己的学生,因为我们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因此,做为一个教师,要善于更新观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是观念的更新,思维的创新。没有新的思想便不可能有新的行为和结果!没有人不喜欢美的人,没有不想追求美的教师。只有追求不到或半途而废的人。这便是为什么一些人掉队了,变化了的原因!因为追求“美”需要付出代价,需要持久辛劳。特别在我们中国正飞速发展的今天。在这科技浪潮汹涌澎湃、信息技术席卷全球、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教师若墨守成规,必然受到历史的嘲弄,从而失去应有的风彩!

  4、升华美的心灵

  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她是“和谐”、是“简单”、是“真与善”的完美体现。美是师德之魂,也是师德的组成部分!只有将自己塑造的“美”放到师德的系统中,放到教育大潮中,放到整个社会和时代中去,才能使其发光。这是一个溶解和升华的过程!做为教师,我们只有善于总结,才能使自己发现的美与现实中的美及学生中的美互相碰撞,放出灿烂的火花!老师不仅要播撒美、追求美,我们还要培育美的思想,这恐怕也就是我们师德之魂—“爱”与“美”的升华了!

  只有“美”才能使老师自发地去“爱”学生而且“爱”得其法;也只有“美”才能使学生也“爱”自己的老师,使老师的“爱”得到应有的、丰厚的、自然的、永久的回报!如此相互滋润,焉能没有师生深厚的情谊、师德永恒的美的青春呢!

  我相信,德与美不可分割,爱与美更是相辅相成的。因而只有不断培育我们美的师德才能培养学生美的品德。只有把我们的爱心化成阳光雨露,才能使学生沐浴其中,茁壮成长。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新课程的召唤下完成我们新的历史使命,担负起培养未来社会推进者的职责!

 

(责任编辑:张政泽)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