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8教师节专题 > 师德大家谈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春雨有爱润桃李,教海无涯乐坐舟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不知不觉中,我已心潮澎湃,泪眼朦胧,那一刻充满了酸甜与感动。

  当三尺讲台成为我的人生舞台时,当我风风雨雨走过十六年教学生涯后,我更加懂得: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意味着“教师”这简单的两个字,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称号,更多地意味着一种奉献和赤诚。正如教育部长周济所言:爱与责任乃师德之魂。泰戈尔曾说: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花的事业是尊贵的,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默默的,专著的,垂着绿荫的。

  2003年8月,开封道校区建立了,我成为新华南在开封道放飞希望的第一批拓荒者。接班一段时间,我发现班内特殊的家庭、个别的学生、针锋相对的问题是我工作11年来未曾遇到过的,这些令我感慨,令我感到一种做班主任工作无助的疲惫。我心里清楚地意识到,如果选择放,意味着学校面临的声誉;如果选择上,意味着要花费很长时间、更多精力,要寻找更多更好的途径去扫清影响良好班风、学风形成的障碍。当代教师面临着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正是教师的良知、责任让我选择决不能放弃。接班四年来,我从未把任何一个学生推出课堂,推向学校和家庭,而是千方百计寻找更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随着学生们的成长,升入四年级以来,我和全体任课教师带领四十个孩子携手并进、共同努力,创建更加良好的班纪班风。我们常说,伸出五个手指并不一样齐,衡量我们的学生,我们无法让他们全部达到质优,但我们可以使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做到最大程度的改善,这恐怕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成功所在。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教师走进花园散步,看见园丁正在埋头修剪草木,只见他一把剪刀在手中此起彼落,时而将好的枝叶剪掉,时而将花草连根拔起,移植另一盆中,时而对一些枯枝浇水、施肥,给予特别培育。年轻人不解地问:“老先生,照顾花草,您为什么将好的枝叶剪去?枯的枝干反而浇水施肥,而且从这一盆搬到另一盆中,没有植物的土地,何必锄来锄去这么麻烦呢?”园丁微笑着说:“照顾花草,就像教育你的学生一样,人要怎么教育,花草也是同样的道理啊。对于那些看似繁茂,却生长错乱,不合规矩的花,一定要去其枝蔓杂叶,将来才能发育良好,就像收敛学生的气焰,使其纳入正轨一样;把花草连根拔起植入另一盆中,目的是使其离开贫瘠,接触沃土,这就像是学生离开不良环境,接触良师益友一般;特别是给枯枝浇水,那些植物的枯枝,看似已死,内中却蕴生机,不要以为不良子弟都是不可救药,悉心爱护,终能使其重生;松动矿土,因为泥土中更有种子等待发芽,如同那些贫苦而有心向上的学生,助其一臂之力,使他们有机会茁壮成长。”

  作为班主任,除了自身应具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之外,还需要探索班主任工作的规律,掌握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一、从日常生活中给予爱。

  师生之间朝夕相处,来自老师的爱是日常生活的琐事,而往往这些小事又体现出教师的真情。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为了对学生实行科学化的管理,我拜阅苏霍姆林斯基,访谈卢梭,我也曾解读孔子,请教叶圣陶,我汲取充足的营养,内化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我对学生宽容而不放纵,尊重而不溺爱,将严厉的说教化作缕缕春风吹进学生的心田。

  在一个班里,优秀的学生往往得到更多的掌声和鲜花。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不是赏花人,而是育花人,赏花谁都会,育花才是不容易的事。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好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教师的责任。后进生并不都是天生的,他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他们更渴望老师的认可和关注,我必须付出更多的爱心才能满足他们求学的欲望。

  一路走来,在与四十个孩子生活的四年里,我了解班里近半数的孩子都有着他们的家庭背后的故事,有的孩子用懈怠和淘气来逃避自己的不幸。孩子,老师能为你们做些什么呢?

  六十岁的奶奶努力地抚养着志远,坚强地支撑着那个并不完整的家。冬天,志远从红桥一早出门,到了学校,瓶子里的水能结成冰,一年有三季总是穿着那两条在同学看来并不时髦的裤子,有时开了线,奶奶来不及给他补上就又穿上,还经常发出难闻的气味。我为他缝补了几次,索性把我爱人的衣裤为他换上,看着他在操场上、教室里兴奋的样子,我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如果他是我的儿子,怎么忍心让他过这样的生活,孩子终究是个孩子。

  刚刚入学的志远每天骂人、打人,随便把同学抓过来坐在胯下当马骑,没有几分钟闲着。四年来在老师、同学、家长的包容和理解中身心健康地成长起来,而且,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上学期,志远为班里做了很多好事,我和同学们商量一致推选他为示范生,因为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宽容是对志远最好的帮教。

  志远的稳定带来了四班的稳定,这是全体师生为之努力的结果。正是大家更多地了解了孩子们背后的故事,所以没有人停止过爱心的脚步,因为老师必须是孩子生命质量和人的灵性的保护者。

  总之,针对学生的缺点和思想的反复,我坚持爱心第一,不可灰心,不可半途而废,坚信水滴石穿,功到自然成的真谛。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育的最高境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二、在教学工作中体现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心灵。我们知道学生的自信心往往来自成功,所以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各个环节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特别是为后进生设计一些成功的情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坚定信心。对有些骄傲自满的学生,也提问一些有深度的问题,挫挫他们的锐气,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激发他们要脚踏实地,不断进取。

  我在教学中,一直保持着“优差”兼顾,分层教学,不放弃每一个学困生,考虑到学生情感和意志十分脆弱,教学中我坚持给学困生“永久最惠待遇”,注意产生的情感,从不挖苦讽刺,以鼓励为主,课后谈心,增加辅导为辅,力求给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师生默契配合,学生爱上语文课。

  改革创新,精益求精是生存和发展之路,也是成功的基础,我将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一专多能,做家长信赖的好老师。

  三、在教育中渗透爱。

  对学生的爱不仅限于学习生活上,在行为规范道德品质方面关心教育,更是后进生转化的重要方向。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感,对教师采取疏远的态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转化过程中以满腔的热情,合适的教育手段和措施,不使他们感到冷落和歧视。

  首先,要用真情打动。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成功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对于成长的学生来说,只要我们捧出一颗滚烫的心,或将心比心,或运用自身说法,再加上语重心长的话语,极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恳切至诚之心,必将动人心弦,从而使他们接受道理,扫清障碍。

  其次,以宽容去谅解学生。后进生长期学习差,自控能力差,这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犯了错误,考得不好,就害怕教师向家长“告状”,这容易导致他们的逆反心理,不信任教师,不敢向教师承认错误,对教师的正确教育反感。一般情况下,我批评学生时先找“闪光点”,把它放大,放亮,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巧妙地提出不足和希望,让学生感受教育的美,从而产生向上的动力。

  四、用爱心营造团结向上的班级氛围。

  在班风建设中,我注意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对班干部坚持指导、放手的原则,使他们顺利完成学校教给的各项任务。

  我对班干部的要求是“各司其职,负责到底,大胆工作,注意方法,善于批评,及时总结。”我不苛求班干部每项、每次活动都做得出色,但如果因为班干部工作不负责任而造成所辖范围的问题,我就首先处理班干部,同时我又要求全班同学服从班干部的管理。班级事务做到抓落实,抓经常化。例如在卫生、路队、上操、纪律等方面按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常抓不懈,注意学生的养成教育。

  为树立良好的班风正气,班里建立了流动小红旗制度、班长值勤制度,经常组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比赛。我为他们讲家庭五分钟经典故事,带领他们阅读优秀儿童作品,为了让他们爱自己的校园,我带着他们观察校园的一景一物,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同学们在运动会、旅游实践活动、做公开课、献爱心等活动中投注了极大的热情,涌现了大批好人好事,为集体争得了荣誉。

  淘气的孩子,总是由他们的家庭教养方式、生活环境、遗传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但他们的心里总是透亮的。

  一天中午,志远告诉我玉坤出楼门了,我猜想一定事出有因,果然,没过一会儿,玉坤举着饭盒出现在我的面前,他说看见我一连上了三节课一定很累,就帮我取回了饭盒。我一面接过饭盒,一面把他揽在怀中,志远无语,我微笑着拍了拍他。

  每年的端午节,我总能发现不知是谁悄悄把带着余温的粽子放在教室的讲桌上,而我总不忘吃一个志远放在口袋里带来的揉皱了的粽子,在他眼里,这是一个班主任对他最好的信任与亲近。

  每年的教师节,总会有孩子悄无声息地在教室的窗台上插上几枝康乃馨;一个家境困难的学生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总会亲手为我绘制贺卡,还精心地别上一只美丽的纸鹤,这是我得到的最厚重的礼物。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荣誉就像河流,轻浮的、空虚的荣誉浮在河面上,沉重的和厚实的沉在河底里。而这些,也将带给我持久的感动和永恒的激励,因为荣誉在于我是永久不息的耕作。也许多年以后,岁月也会在我的眼角刻下印痕,满头乌发也会染上白霜,十五年的耕耘只能是一个开始,等待我的将是教育事业长久的磨砺。相信在我年迈走下讲台的那一刻,我也会说:感谢生活,感谢生活让我长大后成了你——因为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划出的是彩虹,撒下的是泪滴?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