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指明了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努力方向。 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社会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实现的快速发展,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时间才走完的发展历程,发达国家在不同时期渐次出现的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在我国相对集中的较短时间里表现出来,特别是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一些潜在的社会矛盾凸显出来,既有社会矛盾和问题与新生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相互交织,人民内部矛盾触点增多、燃点降低、涉及面广、关联性增强,因违法征地拆迁、企业重组和破产、司法不公、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引发的矛盾明显增多;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快速发展,人民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统一思想舆论的难度加大;社会管理没有实现社会全覆盖,特别是在管理虚拟社会、统筹网上网下两个领域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在社会管理能力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对网络舆情不敏感,不善于运用新媒体引导舆论、争取主动:有的不出事不重视,出了事就捂、推、拖,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以致错失处置良机。以上的众多现实情况促使我们必须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 重视和引导舆论、加强舆论公关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媒体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有着独特的责任和作用。在现代信息社会,大众传媒在塑造公众价值观念、强化公众意识、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通过新闻舆论特别是互联网引发的各类群体事件层出不穷,给社会管理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课题。最近发生的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网下冒烟网上燃烧”的特点较为突出,网络某种程度上正在成为一台“扩音器”、一把“放大镜”,对其日渐强势的传播效果,决不可轻视。虽然各级领导干部越来越认识到社会舆论的力量,认为它们拥有权威、公正的第三方身份,有利于在群众中澄清事实、建立信任,但往往由于引导手段不多、方法不当,导致处理问题力不从心,问题积累越来越多。如7.23动车追尾事故,灾难之后,最基本的是让逝者得到尊重、伤者得到治疗、亲者得到抚慰。然后,让真相得以昭示、错误得到惩罚、未来得到警示。而现实的情况是,广大网友在各大论坛、微博质疑政府发布的事故原因、处理方式、伤亡统计等,政府拿不出强有力的证据来说服公众。事故后的新闻发布会,发布者乱了方寸,媒体也失去了冷静,会上也诞生了无数经典语录,诸如“请给我一点信心”、“你们相信吗,反正我信”、“这是个奇迹”“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因为场面的失控,电视直播画面也先后被切断……这其中固然有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举措存在不当之处,更体现出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能力和经验不足,凸显此次事故政府危机公关、舆论公关工作的漏洞。因此,重视引导社会舆论、加强舆论公关应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提升社会管理成效的突破口。 重视引导社会舆论、加强舆论公关,首先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新闻舆论的特殊性。一是主动争取主流媒体努力发出正面声音,积极占据主流舆论战场。在信息传输手段多元化的今天,更需要利用官方主流媒体的作用,加强正面引导,保证整个社会舆论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各种各样突发性危机来临之前,对危机潜在的社会传染效应,各级政府应采取相应的社会沟通、社会动员的措施,唤起社会对危机管理主体应对危机所做努力的认可和支持。在发生危机后,通过媒体对危机及政府解决危机的积极态度和有力举措的报道,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稳定公众情绪,帮助政府塑造认真负责的公众利益代表者形象,增加公众对政府危机管理措施的信任,有效保障危机的顺利解决。政府必须主动寻求与媒体的合作,通过媒体这一中介和载体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传导,使危机信息比例合理化,避免诱发潜在危机,同时避免过度强调危机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回避性,引发社会管理主体和社会民众之间的矛盾。 重视引导社会舆论、加强舆论公关,还要积极发挥互联网新兴优势,有效开展舆论斗争。网络舆论的开放性使得不同区域的人们轻易地打破空间限制,与远隔千里的人进行意见交流,并使各种意见在这个公共对话空间迅速集中起来,形成包含复杂民意内容的公众舆论。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转型期思想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所带来的碰撞与冲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复杂而激烈。因此,加强互联网舆论引导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互联网应成为政府可以依赖、开展积极引导的重要工具,各级政府也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在重大问题、重大判断、重大战略上做到不失声、不失语、不失立场。 此外,对于其他商业类媒体也不能忽视,坚决防止各种谣言从“小道”突击。小报小刊的作用不容忽视,一不留神就借助主流媒体或互联网大肆散布错误信息,引发社会关注,它们往往是不少危机事件炒作的始作俑者。 媒体也要在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好自己的作用。首先要坚持正面引导,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坚持正面引导,不是不能报道问题,也不是不能揭短曝光,关键要看报道的出发点、报道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加快发展,还是为批评而批评,为曝光而曝光?是为了改善民生,让群众生活更幸福,还是为了制造矛盾、挑拨生事?这是一个立场问题。必须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只有勇于直面问题,动员全社会共同解决问题,才是真正为大局服务、为百姓着想。刻意回避,视而不见,粉饰太平,问题看似没有了,其实有可能会越积越多。 其次要坚持及时引导,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引导好舆论,就必须要按照新闻规律办事。要在客观、准确、透明、公开的前提下,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焦点问题,及时反映舆情,全面反映事实,第一时间发出自己的声音,抢占舆论的制高点。在这个基础上,对事件的成因、结果,再进行补充报道,因势利导,回应社会的关切,使人们在事实的基础上,对事件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要重视互联网的作用,互联网是一个大媒体,而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媒体。互联网的特点就是“快”,这个阵地,如果不能用正确的观点或真相及时去占领,谣言和假象就会乘机而入,在虚拟世界里垄断话语权。 以上就是我学习“七一”讲话的一点粗浅认识和体会,请各位领导同事批评指正。
(责任编辑:张政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