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100年纪念在即,很想写点文字来咏叹一番这个刷新中国历史的伟大事件。不过,从哪儿说起。辛亥革命是三民主义产物,自己和国中亿万黎民百姓一样,都坚定地信奉共产主义。在很长的一段历史中,这被认为是相互对立的两种主义,对立到水火难容的地步。不写,情感又拗不过去。若不是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推翻在中国延续2000年的封建帝制,或许我们的大中国仍然是家天下,“普天之土,莫非王土;普天之民,莫非王臣”;或许男人的后脑勺还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女人的脚还束缚在又臭又长的裹脚布里;或许,西方列强早已将中国瓜分殆尽,中国是否还保留地球球籍都未可知。昼思夜想,于冥冥之中,我仿佛觉得,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在接力救中华,都欲将中华民族拔出泥沼,带向地球的颠峰,高高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谛听历史的回音,回望时空隧道,恍惚中的一幕幕,真的演绎着这种接力。第一棒领跑人是孙中山,他打的旗号是三民主义;第二棒落在毛泽东手中,他打的旗号是共产主义。那些频频露面的档案、实录、文集、日记、报纸、期刊、年谱、回忆录等,经专家解读,学者研究,我的“仿佛觉得”似清晰可见,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之于中国血肉相连。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旗号。这个旗号,是孙中山和诸多的共和知识分子(以前习惯叫资产阶级革命家,此说偏颇)在艰难的革命斗争中跌打滚爬最终竖起来的。孙中山和他的同志者们组织过兴中会、同盟会,口号不断更新。先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继之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意在推翻满清王朝,恢复汉族政权;民权主义,意在废除封建主义,建立民国;民生主义,意在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在这面旗帜的召唤下,革命者们发动了广州起义、惠州起义等大大小小十余次起义,“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孙中山自己几乎殒命英伦,一直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终于飘扬起辛亥革命胜利的大旗,“起共和而终帝制”,孙中山被拥为临时大总统。第二年,孙中山将同盟会改组成中国国民党,意欲在宪政中巩固最高权力。但是,宋教仁的被暗杀,注定了宪政的失败,孙中山被袁世凯取代。辛亥革命祈求的民主、自由、宪政、人权,都付之东流,北洋军阀一伙武夫们祭起有枪便是草头王的信条,甚至上演一出复辟帝制的闹剧。
恰在此时,俄国阿夫乐尔巡洋舰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十月革命胜利讯息。循着这炮声,又一部分先知先觉者们看到了“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炮声中从欧洲游荡到刚刚觉醒的中国,一本《共产党宣言》唤醒这批信奉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潜心聆听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诲,研究并领悟“现在共产党人向全世界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时候了(《共产党宣言》)”。他们义无反顾地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亮出了自己的纲领: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新民主主义。两部分知识分子都极具政治灵感,都站在中国的土地上审视世界大潮。孙中山与时俱进,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毛泽东谓之新民主主义。两部分人在这历史关节会合了,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同仇敌忾去扫除北洋军阀这伙历史垃圾。
国共第一次合作,思想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的最低纲领的结合。促成这段美好姻缘的“红娘”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1921年7月23日,他指导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后,又亲自做孙中山和陈独秀的工作,将中国的民族主义与共产主义结合起来,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共产党人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毛泽东还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黄埔军校的建立、讨伐陈炯明的东征、打倒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国共合作奏响着一曲曲国民革命凯歌。孰知,孙中山身后,隐藏在国民党里面,且握有重权,却根本不知道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血缘关系的一批反动分子突然露出其狰狞面目,于1927年接连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和马日事变等一系列反革命政变,将共产党人打翻在地,疯狂地践踏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攫取国民革命的胜利果实,建立起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买办官僚资本的反动政权。难怪孙中山早就有不祥的预感,1925年病故前泣血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而后的历史表明,接过孙中山民主革命接力棒的人,正是共产党人毛泽东。中国共产党认真地总结了历史,坚定不移地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进行了十年的土地革命,实践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民生主义和共产党的最低纲领。1937年,又以民族大义为重,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抗击日本侵略者。这次合作的对象恰恰就是那伙抛弃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人。共产党牢牢地握紧孙中山交下来的接力棒,为驱除倭奴忍辱负重。让我们听听历史的回音:1941年10月,中共中央在纪念双十节的决定中说:“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诚的继承者。”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的1947年2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革命高潮快要到来。这种高潮在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第一次就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北伐战争,第三次是抗日战争。”在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毛泽东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开幕词中说:“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抗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这样做了。”阅读这些史料,难道还看不到辛亥革命和共产主义的血缘关系吗?历史分明标示,今天的胜利是全中国人一百年奋斗的结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完成了包括孙中山三民主义在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在这个艰苦卓绝的过程中,有过十年土地革命和三年解放战争,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捍卫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共产党最低纲领相融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这个斗争,却一直被误读为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对立,我等僵化认识也在此形成。直到今天,形而上学者们还在奢谈什么共产主义统一中国,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岂不知,这仅仅是两个“主义”的简单化、概念化和集体意识。三民主义的内涵全部包含在1949年的革命之中,共产主义在中国仅仅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者说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秉持这两个 “主义”抽象名词的人,面对中国的现实,面对那浅浅的海峡,都应该明白一个基本事实,国家不统一,振兴中华只是一句空谈。
拙作文题的诗句所有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鸭绿桑乾尽汉天,传烽自合过祁连。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无人快著鞭。”这是80岁的陆游壮志难酬, 辞官回到老家山阴时的对天叹息。临终,他又叹息:“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的叹息已经被历史尘埃淹没800多年了,我们不能叹息复叹息。中华儿女何时能笑逐颜开:“鸭绿桑乾尽汉天”?毋庸置疑,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尊奉孙中山。只要真心继承孙中山和毛泽东的遗志,心怀振兴中华大志,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智慧,一定能早日完成国家统一大业。
(责任编辑:夏传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