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6两会专题  >  风采

朱永新:“政协老兵”的理想坚守

发布时间:2016-03-02  来源:人政传媒

放大

缩小

 

  “点亮心灯”

  “好多年前,母亲在书房的杂物堆里寻获了三页旧书稿,俨然是短篇小说的体例,题目叫作《车轮滚滚》——似乎是父亲颇为自得的青年时代的成绩。我看着靛青色的钢笔字洇透了枯黄的稿纸,像是覆盖了韶华的锈。” 这是朱墨写的《父亲》中的一段文字,文中写道:“做着文学梦的父亲机缘巧合地成了教育者,或许不如说他只是阴差阳错地没能成为小说家罢了”。

  朱永新在“与信仰对话”名人名家进校园活动中与广大师生交流。

  朱永新提起儿子,总说:“我儿子叫朱墨,墨水的‘墨’,现在在复旦大学读博士。”言语中满是关爱和自豪,从儿子的名字中窥见朱永新的书香情结。朱墨的理想是当一名职业作家,引导朱墨爱上书的正是父亲朱永新。在朱永新眼里,阅读似乎是人生第一件大事。“阅读就像美食一样,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不断想吃。读了好的书,也会让你不断地去找好书读。”朱永新说,阅读会带给人喜悦感、新鲜感,最后汇聚成精神上的饥饿感。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正是这种饥饿感,让朱永新每天清晨五点即起,专心读书写作。作为教育家,朱永新对阅读有着十分清晰、深刻的认识。当下中国,阅读正成为社会面临的一项难题。朱永新发现,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成长的时代,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首先面临的就是共同价值的缺失。而没有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很难实现。 “阅读对于增强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族精神,对于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朱永新斩钉截铁地说。为此,十多年来,朱永新常常利用各种机会推动阅读。从1995年开始,还在苏州大学任职的朱永新就组织了苏州大学的教授和全国的一些知名学者,进行中小学生和教师阅读书目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在苏州担任副市长期间,他在全国较早推动并建立了城市阅读节,提出了“阅读——让苏州更美丽”的理念。

  2002年,新教育实验启动时,就将书香校园作为行动之首,希望通过学校阅读来撬动全社会的阅读。 2003年,朱永新提出了新教育关于阅读的主要主张: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真正的家园。 2005年,历经十年研制的《新世纪教育文库》完整推出,公布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各100种。 2007年,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主题的新教育实验第七届研讨会召开,以“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和“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为基础的新教育儿童课程正式亮相。会上,老师和孩子们分享的阅读故事和成长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2010年9月,新教育研究院在北京成立了新阅读研究所,先后推出了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中国初中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国高中生基础阅读书目等,大学生、企业家、教师和父母等阅读书目研制工作也陆续发布。 2011年11月,新教育亲子共读中心成立,后更名为新父母研究所。四年中,研究所就在全国40多个城市建立了“萤火虫工作站”,汇聚了数万名父母;在全国各地开展了500多场关于阅读的公益讲座和活动,在网络上开展了2000多场各类阅读公益活动,数十万人次参与;四年的工作日不间断发布了1000多则“新父母晨诵”,吸引了近亿人次阅读。

  2012年,凝聚朱永新多年思考的《我的阅读观》一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同年,6名新教育孩子入选央视“全国十大读书少年”。 …… 作为政协“老兵”的朱永新,目光也一直没有离开阅读。他连续十年对阅读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诸如建立国家阅读节、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建立国家阅读基金、成立国家阅读推广委员会、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把农家书屋建在村小、给实体书店免税、国家领导人带头做阅读模范等提案。其中,将9月28日设为国家阅读节,是朱永新最为看重的提案之一。因为这一天是中国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诞辰日,以此倡导孔子提出的“学而时习之”和“学而不厌”的精神,对推动全社会阅读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也利于营造书香校园。自2003年全国两会开始,朱永新已经连续13年以提案、议案等形式,呼吁建立国家阅读节。“只要不批准,我会继续在两会上提出。”朱永新说。 2012年,朱永新被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聘请为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中国新闻出版报》将朱永新评选为2012年阅读推广年度人物,致敬词这样写道:“从央视全民阅读晚会现场到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到一己之力推动新阅读的朱永新怀着激情、循着理想行走在新教育实验和阅读推广的道路上。通过‘晨诵、午读、暮省’的阅读生活方式,他使中国教育充满活力。毋庸置疑的是,在过去的10年里,朱永新一直站立在中国阅读推广的精神之巅。” 新疆奎屯巴中学生塞甫丁.哈斯木拜让朱永新记忆深刻。这个2012年入围“全国十大读书少年”的新教育孩子,颁奖那天初次见到朱永新时说:“朱老师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要说,我的阅读史就是改变我的家族和民族的历史。” 朱永新对这个从未谋面、五年级才接触汉语的初中生说出这样的话,由衷地感到欣慰:“这是新教育对他的改变,更是阅读带给他的精神认知。” 朱永新说,当我们真正审视全民阅读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和国家竞争力上的重要意义时,必将重新发现全民阅读所具有的独特而又持久的重大价值。若能将其作为重要国家战略,全力以赴地推行,受益的不仅是当下国人,更能濡染子孙后代,复兴并强壮中华文明。在书香浓郁的办公室里,年过半百的教育家朱永新坦言:“阅读会点亮人的心灯,让我们和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智慧对话。” 真正点亮阅读这盏灯虽然不易,但朱永新选择继续走下去。

作者:张罕 简心     责任编辑:杨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