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德委员:
不同职级校长享受相应津贴
发布时间:2016-03-07 来源:华西都市报
教育就像熬汤要用慢火煨,用爆炒的方式就会欲速而不达。教育是“育人”的工作,教育的对象是人,重点是育,而不是教;教的重点是生话教育,其次才是知识的传授。要培养对家庭、社会、国家有用的人,“德”是前提,“体”是基础。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就要求有强健的身体和强大的心理。
从教师自身来讲,从事教育工作需要有乐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但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我们既要宣讲这种牺牲、奉献精神,更要关注教师的生存质量,发展环境,应该用经济激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调动校长、老师们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武侯区副区长杨建德以这样“直爽”的方式接受采访,为什么如此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如何通过制度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每天一节体育课学生每天锻炼90分钟以上
2015年,武侯区率先开始每天一节体育课,再加上学生的大课间活动时间,学生每天在学校的锻炼时间可以保证一小时三十分钟以上。对于学业压力巨大的学生们来说,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杨建德说,体育关系到人一辈子的发展,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就失去了任何发展的基础。
我们还要消除一个误区,认为锻炼时间多了会影响学习。其实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而且运动还能改进人的大脑,尤其是发育生长期的中小学生,运动对他们的大脑改进更有效。合理、适度的运动会提高学习的理解力、灵敏性。
作者:李寰 责任编辑:刘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