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宇:《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问题解读
周洪宇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
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再次开启。今天(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两天后,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也即将开幕。
去年三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期间,周洪宇教授做客人民网,对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我们一起进行回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会有哪些亮点?教育问题会有哪些吸引我们注意?我们都需要关注哪些问题?我们且一起展望并期待。
主持人:
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两会特别报道,今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开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其中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倍受关注,今天在现场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欢迎您。
周洪宇:
谢谢,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再一次来到人民网和大家交流,也欢迎等会儿大家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互相讨论。
主持人:
今天上午周主任听了我们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您最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
周洪宇:
我个人最主要关心教育和文化,因为过去长期在教育战线工作,现在也主要还是联系教育文化这方面的工作,所以最关心的还是教育文化的发展。
主持人:
最关心教育文化,那周主任这次履职您带来了哪些议案?
周洪宇:
这次我带了17件建议和议案,17件里面其中有7件涉及教育,7件涉及文化,1件涉及经济方面,1件涉及民生,还有一些涉及到社会组织法等法律的制定。
主持人:
教育和文化是您最关注的两个领域,请您从这两个领域为我们解答一些问题,在今天上午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去年28省份实现公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高考,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经过努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4%,这一组组数据您如何来看待?
周洪宇:
我觉得这体现了政府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政府对教育投入的高度重视,这两件事情做起来实际上很不容易的,像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因为涉及到从流出地到流入地,过去是两个为主,以流入地的政府为主,以公立的学校为主,但是实行起来有很大困难,因为流入地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的学生也比较多,承载能力能不能解决的问题。最近几年一直在推进这件事情,去年也有了明显的推进,今年的报告里再次强调这个问题,从投入来看,GDP的4%,达到这个比例应该说非常的不容易,实际上它是超过了4%,大概在4.3%以上了。这个数字是有含金量的。
主持人:
体现了怎样的意义?
周洪宇:
我认为目前和过去比,比过去的投入要增加多得多,这个还是应该承认。当然和我们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看,和世界发达国家投入的平均水平来看,甚至和有些发展中国家投入的情况来看,我们可能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20:39]
主持人:
说到教育,我们普通百姓尤其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就业的问题,在今天的总理工作报告当中提出了一个数字,就是今年的高校毕业生达到749万人,再次创下新高,面向这样庞大的就业群体来说,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且有些人表示,大学生就业的时候甚至不如一些蓝领的员工拿的工资高,这样的一种现象您如何来解读?
周洪宇:
大学生,包括有些研究生,他的工资不如蓝领工人,这种情况实际上也不稀奇,其实你看在发达国家,有一些非常艰苦的工作,他的收入就比较高。所以蓝领工人做的工作,因为劳动强度大,很辛苦,大家都不愿意做,因此收入高非常正常的。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大学生、研究生就应该低于蓝领工人,也不能这样理解,我是说有一些,这也是应该承认有这样的情况。我们一般来说学历要高一些,学习的知识文化、技能、技巧要更多一些,他应该工作好一些,收入也应该高一些,这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