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马静:为了心中的文化坚守

发布时间:2017-05-24     文章来源:民进中央宣传部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


人物简介:

  马静,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副总编辑,民进中央出版和传媒委员会出版组委员。2005年被评为中国食文化突出贡献专家,2011年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中国清真饮食文化》),2012年获韬奋出版奖(该奖项是我国出版界个人最高奖项)。

  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但在一个人的生命里,却是她职业生涯的全部。马静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编,自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编辑一线。

  马静从事的专业是食品专业。“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食文化是一片肥田沃土、博大精深,它传承了中国5000年灿烂的农业文明。三十多年来,马静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用激情和汗水坚守着心中的文化使命,填补了一个又一个出版空白和学术空白。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马静不忘出版人文化传承的使命与担当,为民进出版人争得了荣誉。

  不忘出版人文化传承的使命与担当

  九十年代初,中国茶文化方兴未艾。但泱泱茶叶大国却没有一部门类齐全的、系统的工具书,有如散落的珍宝无人聚拢,为此,马静编撰的《中国茶叶大辞典》应运而生,她也进入了最艰辛的工作岁月。

  出版界共识,“辞典”是所有图书门类中最难做的一种,因为它有太多的特殊性,其外在的表现为:周期长、投入大、难度高、效益慢。仅以周期为例,一部《牛津词典》编了70年,《德语词典》编了106年,大家熟悉的《现代汉语词典》做了22年……

  在当前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出版界追求短平快,社会风气浮躁,想踏踏实实坐下来潜心编好一本词典就没那么容易了。马静承担编撰《中国茶叶大辞典》的任务后,由于长时间没有经济效益,不少人对她很有意见。编撰工作启动后的第二年,在一次有二十多位中层干部参加的会议上,马静受到疾风暴雨般的批评,严厉的责难让马静一夜无眠,以泪洗面。辞典不是短平快产品啊!反思之后马静认为自己没有错,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咬定青山不放松”!

  在这之后又有了扣工资、扣奖金、扣津贴等情况出现,舆论压力非常大。那时候她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六七个小时,不是一般的劳累。马静没有时间去做太多的解释与争辩,默默地接受着。再后来,当这部大书已经做到八成的时候,有关方面的同志提出,这个大包袱再也不能背了,把这本《茶典》卖出去吧!当时马静非常悲愤,心想,不管被卖到哪里,我都将与《茶典》同在!

  《茶典》要卖出去的信息发出以后,很快就有数家知名出版社都表示了非常积极的购买意向,并表示连人一起要。出版社看到了书的价值,于是这书就没有卖。在图书制作后期,有关方面不断提出,让她降低质量标准,必须尽快出版。她心里却在死死地扛着,质量上不退让,绝不退让!因为不能出瑕疵贻害读者,她要一直坚持到把所有的流程都做完。“你爱扣什么扣什么,我什么都不怕了”,马静心里想。“我就是一只蜗牛,缩在一个壳里做自己的事情,只要我活着,就顶着压力咬牙往前走,一定要把这本书高质量地做出来。”

  2001年,《中国茶叶大辞典》面世,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鉴于该书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填补空白的意义,以及高质量高水平,先后获得国家辞书奖、国家优秀图书奖。 如今《中国茶叶大辞典》已经是第8次印刷了,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