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曲家王立平的从政之路

发布时间:2017-05-31  来源:

放大

缩小

  他曾经先后为几十部纪录片、故事片和电视连续剧配乐并进行词曲创作。他创作的许多歌曲被人们广为传唱。他创作的《红楼梦》的插曲作为套曲入选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一曲《枉凝眉》使他名扬海内外。

  从政后的他感到自己肩负一份新的责任。他带队深入民族地区的许多地方调查研究,先后写出了满族、畲族等不同民族地区有关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的颇有见地的报告。他所做的是一项有关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方面开创性的工作。他的一封信,影响了我国著作权立法的进程。他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国外同行称他是“中国音乐著作权之父”。

  有着辉煌的音乐创作生涯

  王立平的名字,最早是和他的一曲曲脍炙人口的歌曲、影视插曲联系在一起的。回忆早年学习音乐的经历,他讲述道:“我1954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开始学习音乐,主修钢琴。当时的中央音乐学院在天津。我的同班同学中有小提琴家盛中国,后来的插班生有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转来的殷承宗,还有后来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钢琴家李淇等共20多人……应该说在那个年代,我们是一群很幸福的孩子。我中学也是钢琴专业。1960年升入大学,才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从1965年毕业就留到了1966年,这一年算是毕业实习。‘文化大革命’一来,主事的领导都进了牛棚,没有人管我们,我就这样一直留在音乐学院,后来又下放到解放军农场,直到1973年才毕业分配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开始从事专业作曲。”

  从那以后,王立平曾经先后为几十部电影纪录片、故事片和电视连续剧配乐并进行词曲创作。《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大海啊,故乡》、《飞吧,鸽子》、《驼铃》等一首首很多中国人都会哼唱的歌曲都出自王立平之手。他也曾多年担任中国电影乐团团长和艺术指导,尔后,王立平又创作了风靡海内外的影片《少林寺》的配乐以及插曲《牧羊曲》和主题歌《少林,少林》。而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音乐,更是在王立平作曲生涯中写就了辉煌的篇章。他为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谱曲用了4年多的时间。在4年多的日子里,虽然他不是天天读《红楼梦》,但至少是把自己浸润在这部伟大的作品中。他认真研究,慎重选词,在没有任何现成素材的情况下,全凭自己对《红楼梦》的感悟,贴着《红楼梦》中的人物,运用了当代人能理解的、全新的音乐语言,创作出了这部经典力作。《红楼梦》的插曲不但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传遍全中国,而且作为套曲入选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红楼梦》主题歌曲《枉凝眉》更是多次获奖,广为流传。王立平自此名扬海内外。

  提出并促进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

  我们很自然地把话题转到了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的工作,王立平说:“我到全国人大工作是两届了。七届和九届我在政协,八届和十届我在人大,并且都是在民族委员会。我想主要是因为我是满族人。其实我这个满族已经汉化了。我母亲还能说点满话,我已经是不会说满话、不会认满文的一代了,更没有民族工作经验,但是把我放在这个岗位,自己就肩负着一份责任。在八届全国人大的时候,我做了一些关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问题的调查,主要是想为将来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立法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文化是民族的根基,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更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我认为民族工作主要是三块:一块是政治的,一块是经济的,还有一块是文化的。民族地区有不少地方还相对较贫穷,所以生存的问题往往显得更加严峻,而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常常容易被忽视。事实上民族地区要彻底改变他们贫穷、落后的命运,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应该受到更大的重视。”在八届人大民族委员会工作时,王立平曾带队深入民族地区的许多地方调查研究,先后写出了满族、畲族等不同民族地区有关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的颇有见地的报告。应该说这是一项有关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方面开创性的工作。谈到十届人大民委的工作,王立平对记者说:“这一届人大民委没有民族立法的任务。去年,在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22年的时候,全国人大第一次对这部法进行执法检查,我们在何鲁丽副委员长率领下,花了27天的时间,对甘肃、青海、新疆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整个执法检查过程中,我们见到了许多令人鼓舞的事情,民族地区贫穷的状况实际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执法检查组也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之后,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做好民族工作对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