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20日的人民大会堂只有一个主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为志鸿教育集团旗下的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独家颁发“出版物国内总发行权和全国连锁经营权”证书。会上,该公司董事长任志鸿对众多媒体宣布:“两权获得后,我们有信心在3年内发展连锁店500家,销售额达18个亿。”
曾几何时,国营新华书店以垄断的发行权,主导着全国书业近百个亿的利润空间。可近年来,民营书业异军突起,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书业门类上已追上甚至超过国营书店。特别是2003年9月1日后,国家正式允许民营进入批发领域,这种博弈已经由地下转向公开。在得政策之势的民营企业面前,新华书店会像其它众多国有企业一样,亏损、倒闭并最终失去发行权吗?新华书店长期以来为多层次读者服务的经营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改变吗?新华书店维护正版、保护知识产权的大旗还能继续抗下去吗?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民进永川市委会组织了部分会员对永川新华书店进行了专题调研。 永川新华书店成立于1954年,迄今,已走过五十个春秋。五十年来,永川新华书店始终坚持图书发行方针,坚持“二为”方向,为永川的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连续五年获得永川市“商业十佳”称号,为永川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图书发行的垄断格局被打破,社会发行渠道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来,永川新华书店的发行主渠道地位乃至于生存能力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现 状
一、市场份额在缩小 我们都可以说是看新华书店的书长大的人,但现在的一些小学生对新华书店就有些陌生了,因为他们购书的渠道多了。据统计,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是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永川图书市场,今天却被近80家书店分食着。据了解,如今永川新华书店的图书发行量占整个永川图书市场的份额还不足50%,而另50%多的蛋糕却被民营书店分走。然而,分争并没有停息,民营企业的刹手锏已直指新华书店的命门一教材发行。
二、垄断地位被打破
首先是出版物全国总发行权的放开。2003年上半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并于5月1日开始实施,规定从2004年12月起外资和合资企业可以申请从事国内出版物的批发业务。2003年9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开始实施新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进一步放松管制,规定境外资本也同样拥有申请出版物总发行权和批发的资格。2004年4月20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志鸿教育集团山东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出版物国内总发行权”和“全国性连锁经营权许可”,这是国内首家同时获得“两权”的民营书业公司,标志着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从此与国有新华书店平起平坐,拥有了平等竞争的权利和政策空间。长期以来享受政策庇护的新华书店明显感到了竞争的压力。
三、最后防线受威胁
新华书店遭受的另一个沉重打击是中小学教材垄断的锁链被逐渐解开。一项调查显示,新华书店利润的70%来自中小学教材,教材和教辅类书籍的销售利润,为全行业平均利润的520%,被列入国内10大暴利行业。目前,永川新华书店总营业额的80%来源于教材、教辅。
然而,哪里发行的利润多,哪里的竞争就越激烈。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教辅防线被突破,目前,民营和国营之争也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辅领域。据有关业内人土介绍,教辅这一块全国每年就有70—80亿的市场空间,闻名全国的世纪天鸿就是靠教辅起家的。早已尝到了甜头的世纪天鸿,近年来发行教辅类图书达2000多个品种5000多万册。在永川主城区,志鸿书店、海棠书店等也是从教辅类图书发行中羽翼渐丰的。据统计,永川的教辅资料发行有一多半是来源于新华书店以外的渠道。教辅发行权丢了,教材发行权又能坚守多久?
根据新闻出版署的计划,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标投标试点工作从2002年开始先在安徽省、福建省、重庆市进行。从2003年开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进行面向本地区的招标投标试点工作。从2004年起,中小学教材的出版、发行招标投标面向全国进行。虽然实际的改革工作并末像计划中的那样迅速,但是打破中小学教材发行垄断的趋势已经是不可避免。2004年6月8日是国内出版界里程碑式的一天,云南省政府采购中心向云南省邮政局发来中标通知书,云南省2004年秋季中小学教材发行C标段(初二)由云南省邮政局中标,从而首次打破了新华书店教材发行的垄断格局。 这两条新华书店生存底线的冲破,给长期以来衣食无忧的新华书店系;统带来了巨大震撼,隐隐感知的生存压力使得新华书店被迫进行改革。除了新闻出版总署指定的七家试点新华发行集团外,其他省市的新华系统也都开始了不同程度的改制。
问 题
一、体制滞后 新华书店是目前我国为数不多的国营企业之一,它同其它国营企业一样存在着诸如经营呆板、渠道单一、服务手段落后、市场意识不强等问题,而这些正是民营企业的强项。
如世纪天鸿在全国设立了800多家代理商,并建立了一支300多人的营销队伍。与此同时,还有许多灵活的渠道模式涌现出来,像直销、连锁店、会员制、网上售书、邮购等,已成为民营、外资等书业重要的渠道支撑。席殊书屋目前已开了数百家连锁店,每店年销售额已达40多万元;1994年进入中国的贝塔斯曼,以”书友会”的形式拓展市场,目前在全国各地的会员已达150多万;当当网上书店已能为读者提供20多万种图书,拥有注册会员300多万,年销售额8000多万。
在品种的经营上,民营一般比较灵活。注重面向读者,依靠内容的差异化来寻找生存空间。如北京文德广运主攻报刊的总批发,上海英特颂偏重于社科和文学图书,而许多中小规模的民营书业则类别分明,针对不同的区域和读者群,进一步细化自己的市场。
此外,不少民营书业在销售的同时,利用自身熟悉市场的优势,和出版商联手,策划发行自己的图书。如湖南的万卷购书城董事长周亦文,近年来重点策划的《时尚100系列丛书》和《小资生活食谱》等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尤其是他的《红魔英语》,销量已达200多万册。
国营新华书店相对来说渠道比较单一。长期以来,主要采取批发、零售、团体供货、流动供应等销售模式。
二、书价虚高
在调研中,不少读者买书的首选之地还是新华书店,但也有不少读者报怨,书价太贵,现在的书动辄就是几十元、数百元的,一般消费者难以承受;前些年才几角钱、几块钱一本的书,如今已涨至十几元、几十元。而盗版书却要便宜得多,因此,不少读者被逼购买盗版图书。
三、鱼目混珠 竞争往往都是从价格战开始的,国营新华书店与民营书店的竞争也不例外。结果,往往是新华书店败下阵来,就其原因,多为盗版与正版式的关系。个别民营书店中的违规和违法经营者,他们采用明枪暗箭、打擦边球的方法违规经营以及铤而走险经营盗版,牟取暴利。而一部份读者对图书发行政策和盗版读物又缺乏了解和识别能力,加之地方保护主义作崇,故而打击力度不够,从而造成了盗版抢正版的饭碗,知识产权屡遭侵害,国家税收大量流失。
据了解,我市年销售盗版图书的金额高达2000多万元,税收流失近百万元。
四、鱼和熊掌难以兼得
企业是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新华书店虽然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试行企业化运作,由省级提供货源,各级单店进行采购、单店独自核算。但新华书店还承担了另外一个艰巨的任务一为多层次读者提供丰富健康的读物,也就是社会效益的责任。如新华书店就不能像一些民营书店那样只销售畅销书、高利润书等,它还必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读者的需求。因此,不管是赚钱的还是不赚钱的、少赚钱的也得经营,甚至是政治读本、文件也不例外。然而,一些主旋律的有着政治任务的图书却多为滞销书,造成了新华书店的大量资金积压,致使新华书店的经营效益受到影响。
措 施
一、加快改革步伐
永川新华书店的当务之急是深化改革,尽快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图书发行机制。虽然新华书店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伹从全国形势来看,前年起的新华书店股份制改造,纷纷组建起来的发行集团,不但实现了省、直辖市级新华书店与市场的快速接轨,还增强了新华书店的竞争实力。成为新华书店进行自救的有力措施。然而,省、直辖市级以下的新华书店,虽已并归集团,但还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改造,还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正等待新华书店通过改革逐步解决。比如职工的身份置换问题,不少省份利用自身多年的积累,都给予了一定数额的补偿,使大家各有所得。对于退休职工,也都及时纳入了社会统筹进行保障。因此,只有通过一系列改革,新华书店才能脱胎换骨,甩掉包袱,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位置。
二、创新经营手段
国营新华书店相对来说经营方式比较单一。长期以来,主要采取批发、零售、团体供货、流动供应等销售模式。1987年以后,各省新华书店开始脱离全国总店进行独立经营,统一负责对本省的市、县、乡三级批发分销。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又开始对重大事项实施全程监控试行企业化运作,由省级提供货源,各级单店进行采购、单店独自核算。然而,值得可嘉的是,近年来,北京、天津等许多地方开始尝试统一配送、统一联网、连锁经营的方式,为新华书店打破传统经营模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三、加大管理力度
建立有序的图书销售市场,是新华书店乃至整个图书市场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要建立有序的图书销售市场,就必须打击盗版,规范图书发行行为和手段。一是从源头上赌,坚决查处非法出版物;二是中间环节上管,对经营非法出版物的书店进行罚款或予以坚决取缔;三是在终端上引,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健康读书一买正版图书、读正版图书,在读者中自觉形成抵制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四是政府要加大对文化市场建设的投入,确保文化管理部门在管理、执法上有必要的资金、人力、物力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