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参政议政专题 > 群策群力成果丰硕


贵州省民族文化保护、教育有关政策问题调研报告



    贵州省历史源远流长,民族多样性分布广泛,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在贵州省范围内,居住生活着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彝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都有其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民间文化的大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得天独厚,别具特色的,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谚语诗歌、神话史诗和迷人的音乐舞蹈、戏剧、节日庆典、民风民俗、民族服饰、古朴的村寨等,构成了贵州极为丰富,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文化的发展,贵州文化的瑰丽多姿愈益引起海内外的关注,如何充分利用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发掘、抢救、保护、开发、研究,搞好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不仅关系到民族团结、稳定、繁荣和发展的大局,而且还会为贵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推动贵州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贵州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推进,文化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富民兴黔发挥了重大作用。总体上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全省从省到地州县大抓文化馆、艺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站等的建设、群众文艺事业。充分利用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丰富资源,提出沿“三线一大”开展文化带建设和文化先进乡、艺术之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在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掘和创新的基础上演出了一批自创节目,民族文物的保护利用开拓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形态保护的新的思路。80年代后期以来,贵州省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十大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如《中国戏曲志》、《中国民间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等修纂,在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和民族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抢救、发掘、搜集、整理、编辑、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民族文化的发掘保护打下了好的基础。贵州在全国率先以民族村寨为单位建立民族生态博物馆,继六枝梭嘎苗族文化博物馆之后,又相继建成了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等各民族村寨文化生态博物馆,有效地推动了我省旅游文化市场的建立,对贵州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空前活跃,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通过各种演出、交流、展览、比赛被介绍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宣传和介绍了贵州,提高了贵州的知名度,对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这些丰硕成就不仅推动了各地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积极性,推动了旅游产业成为我省经济支柱的战略决策的落实,也同时推动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法律法规的建设,这在贵州文化发展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由于贵州是个穷省,没有可能提供社会文化发展的足够条件,也没有可能提供使人们的文化心理与现实需要的创造能力相结合的客观条件,人们很难以深刻的内省和比较来认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从现象上看,我们似乎是非常之重视和关怀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的,我们的电视节目、舞台演出、报刊杂志等,无时不在谈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贵州省政府和各级政府也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作为资源优势,纳入贵州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科教兴黔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以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贵州旅游业发展,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旅游大省的构想。这当然是富有眼光的一种长期发展战略。但如何实施这种构想,如何搞好这种结合,如何在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搞好保护,如何注重文化生态和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等万面,我们却缺乏应有的眼光和措施,缺乏全社会对这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文化经费严重不足、财政投入比例偏低、队伍老化、人才流失严重、事业后继乏人等困难的长期存在,不能不说是我们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万面的巨大疏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盲目开发和轻率遗弃,以及对虚拟的文化市场的盲目乐观,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部类(如民族戏剧、民族舞蹈、民族音乐、民族曲艺乃至相当部分民族工艺技艺等)由于其在市场经济面前的软弱和市场交易的困难,己面临无人传承和消亡的严重局面。

    如专事苗族歌舞表演的雷山县民族文工队,原是贵州县级文化单位的一面旗帜,曾多次受到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表彰。88年以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处境十分艰难,单靠自身演出根本无法维持生存。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唯一的专业歌舞团体州歌舞团,1988年以来,他们拼命演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仅靠演出收入却养不活自己,只能靠政府拨款,商演相结合的万式解决基本经费问题,发展十分困难。雷山县郎德上寨是我省著名的苗族民间艺术之乡,该村靠旅游演出年人均收入可达四、五百元;受其影响,不仅该县新开辟的新桥村、掌勘村等旅游点,甚而黔东南不少县乡乃至如安顺、贵阳等相当一部分旅游点,都打出了苗族舞蹈文化特色牌,以吸引旅游者。但出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出现了严重的相互抄袭、大同小异、东拼西凑以及随意“改造”民族舞蹈,抛弃自身特色以迎合观众等等现象,打造了一批假民俗文化旅游点。连游客都说:“你们旅游景点的表演都差不多,越看越没意思。”这使我们想到了民族舞蹈的保护、继承和发展应当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果只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顾及民族文化的历史客观性和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不尊重它的基本形式,“发展”就会脱离它的本来面目,从而导致民族舞蹈深厚文化历史内涵的流失和变异,使解读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发生困难,并对该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文化生态条件的变化使得很多年轻人开始脱离自己的文化土壤。90年代中期,原来在侗族村寨存在的侗歌班因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外出打工潮流的影响,就连交通比较闭塞的九洞地区,中央电视台专程赶来拍摄侗族大歌,都很难找到一两个像样的青年男女声歌队进鼓楼对歌,最后只好找那些不能外出的中年男女或老年人来唱。黎平县永从乡的中罗村以前还有歌师唱歌教歌,1998年歌师去世后,没有人能接班,侗歌就不大有人唱了。与侗歌一样,侗戏的现状同样令人忧虑。随着老一代戏师的相继去世,年轻一代对现代文化的盲目追求,使侗戏的传承后继乏人,面临消亡的危险。

    民族民间工艺产品历来是自然经济形态下广大农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然而,随着各种工业产品的进入农村,各类产品在价格、性能、实用等方面的种种优势,对民族民间工艺产品的生产形成致命冲击。如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平塘县牙舟陶瓷,现在厂房只剩下几面破墙。以至今天在牙舟陶瓷的出产之地竟然看不到了艺术陶瓷的踪影。贵州著名的蜡染工艺情况也不容乐观。黄平县革家蜡染的著名产地重兴乡旺霸村,近几年来,年青人大多外出打工,剩下的多为中老年人,会划蜡点蜡的人逐渐减少,90年代初还有80%的革家妇女在点蜡,而现在仅有1%的人仍在点蜡,照此发展,革家蜡染也许用不了10年就会消声匿迹。作为千百年承袭下来的古老工艺,形势确实是十分严峻的。

    上述例证,仅列举了众多事实和现象中的极小一斑,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事实,如部分地区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文化形态发生变异,传统的某些门类其历史及文化内涵不复存在,更多地演化为纯粹的表演和旅游节目;许多民族手工技艺如某些刺绣工艺、蜡染技艺、雕刻技法等等,逐渐被工业化产品替代而濒于湮灭;相当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项目如口头文学、民歌、古歌、乐曲、曲艺曲目等在原流传地区因无人继承而濒于失传;等等,使我们不得不忧心仲仲地对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许多祖辈留传下来的艺术精品就这样去而不返,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传统工艺绝技的逐步消逝。更为严重的是,凝聚于其中的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记述也将随着这些记录载体的消失和变异而消失和变异,从长期来看,对于一个民族的历史将造成重大的损失,并可能影响到这个民族群众社会化过程完成,造成民族心理的扭曲,对民族社会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贵州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巨大优势,由于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对大自然的掠夺,造成了自然生态的严重失衡而重新来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时,贵州幸而于自身交通地理的封闭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滞后,因祸得福,竟然留下了可以让人们找到的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返朴归真的自然之境。贵州的民族民间文化因受历史地域限制,发展时间较短,内涵原始,辐射面小。然而,这些先天不足却变成现实的客观优势。在当前西部大开发中,这些植根于黔中大地的民族民间文化成为新奇、独特、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因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遗产的发掘抢救和民族文化生态保护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搞好民族文化资源抢救、传承、开发、利用,尽可能避免因经济开发而出现的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生态资源的破坏;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的发掘、整理、保护和研究,防止因对民族文化资源破坏性开发而导致部类湮灭和消亡的恶果,是我们在西部大开发申正确处理好现代化和民族化关系的关键。

    民族民间文化的发掘与挽救、保护工作不仅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文化工作,而且更是一项责任重大、关及子孙后代的政治工作。因而,通过对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历史和现状分析,根据贵州自然生态和历史地理形成的客观条件,就西部大开发中贵州民族文化生态保护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己经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颁布,现在应尽快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民族地区文化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